“我还以为他收到我的信后,会先避嫌一段时间,毕竟阿慈是兰陵王的……”婉颜瞥了眼高慈,声音弱下几分。
“爹也是这样想,所以劝我们先安心在周国待着,不必挂念家里。但他还是会担心,趁前段时间周齐互派使者,商贩往来较多,他便托家乡熟悉的茶商给我带了封信。”
郑怀璧停顿片刻,忽凑到她脸旁:
“婉颜,爹还说,你对我们有大恩,他相信你的为人,也相信许你带兵营救我的皇上的为人,所以……将来若周齐必有一战,他愿助明君攘除奸凶。”
“代我谢过郑公,他如此有远见,看来你不用担心郑府安危了。”
郑怀璧苦涩一笑,神情略有恍惚:“倘若长恭能有我爹一半懂得明哲保身,他也不至于落得那样的下场……”
“那是他的选择,他不后悔,我们也无法指摘。”婉颜说着说着,忽反应过来这是得知斛律光死讯时,宇文邕曾劝慰她的话,一时也有几分感慨,“总之,要是高长恭并非这样正直到有些顽固倔强的人,你当初也不一定会喜欢他,这或许就是命运吧。”
“你说得对,这正是无可奈何的事……”郑怀璧抿了抿唇,略微抬起下颌,以使泛红的眼眶里蓄起的泪水不流出来。
婉颜顺着她的视线打量起屋内陈设,只见角落里摆着一座楠木小龛,里面伫立莹润通透的一佛二弟子玉像,脚下莲瓣盛放,头顶菩提舒展,小巧精致,栩栩如生。而龛前摆放的蒲团和散在上面用秀美小楷抄着心经的黄纸,则昭示出佛像并非装饰摆件,还承载着无处宣泄的思念与不舍。
“最近无事,除了教阿慈读书识字,我常常会抄些心经来凝神,为长恭超度,助他早登极乐,不再被这苦难尘世所累。”察觉到她的目光,郑怀璧解释道,“啊,说起来我还需去向慧远法师还这卷心经,再讨来大般若经和金刚经。”
“怀璧……”婉颜神色复杂,“你没有听说,最近宇文邕已经和佛、道弟子展开过多次辩论,确立了儒教第一、道教次之、佛教最次吗?”
“这倒未曾。”她诚恳摇头,“你替我备物件备得很齐,买菜和肉找附近的村民最为方便,所以我已经好些时日没进过城了,不晓得佛寺的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他最近下令年轻力壮的僧侣还俗,拆除冗余的佛寺装饰还给百姓,缩减了佛寺的规模。”婉颜皱了皱眉,“所以城内佛寺乱成一片,那些僧侣都闹着要绝食自尽,骂宇文邕骂得不可开交。”
“皇上的脾气真好……”郑怀璧不免咋舌,“若是高纬那暴君,压根不会让僧侣有不满的机会。”
“他呀,本来灭佛就是为了百姓,怎么可能故意和百姓过不去。”婉颜耸耸肩,“你不如告诉我慧远法师现在何处,我陪你一同去,再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需要添置。”
郑怀璧本不愿麻烦婉颜,但转念一想错过这次机会,慧远法师那样德高望重又四处云游的人指不定要被气跑了,还是赶快把心经还给他比较好。于是她点点头,告知了慧远法师目前所在的佛寺。
……
小坐一会儿后,婉颜便与郑怀璧出门进城。大雪从屋檐滑落,几乎要压垮陈年的木梁,它们簌簌而落,宛如飞瀑直下,又重重落在地上,掩埋了纷乱的脚步。婉颜踏过佛寺前的石砖路,瞧见地上化雪的乌黑泥泞与混杂其中的斑驳血迹,实在触目惊心,很不是滋味地连声叹息。
哪怕她那日在朝堂上为他打了圆场,也稍微缓和了众臣的怨怼,堵住了那些反驳的话,但如今政策真正实施起来,尚有这样多的百姓并不懂得他灭佛的深意。他们哪里知道什么国家大局,他们只知道自己无法再好吃懒做了,不得不拿起锄头在田间辛苦劳作、举起刀剑在战场冲锋向前,又或者是那些固执迂腐的僧侣不肯向世俗皇权低头,不愿割舍所占土地的丰富地产或流传在外的显赫名声。明明宇文邕从未想杀任何人,但仍有少许僧侣认为他的行为犯下了业障,他们抗争不过,只能选择绝食自尽以表对佛祖的赤诚之心。
婉颜知道自己不是佛教徒,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行为,但她哪怕是从乱世百姓的角度出发,也觉得这些人死得很不值得。何必呢,有那样多的人在乱世里受压迫而不得不死,这些人分明可以活得好好的,却因为过不去自己心里的坎主动选择死亡。人命怎可被如此轻率地对待……
佛寺比昔日确实冷清了不少,繁复精美的雕花砖被悉数换成了素面砖,贴覆在五重塔上的金箔也不见踪影,硕大的斗拱减了几跳,使楼阁低矮些许,想必是拿去充当其他木材了。但僧侣们或在庭院内洒扫,或在大雄宝殿内念经,与寻常无异,对于必要的生活来说,这里其实没有什么变化。
小沙弥说慧远法师正在禅房会见贵人,让她们稍事等候。可提及“贵人”二字时,他蹙起的眉头和下撇的嘴角显然流露出难以掩饰的厌恶,婉颜不消细想,便猜得出来者何人。
因此她跟郑怀璧说了一声后,便偷摸溜到慧远法师的禅房窗边。里面燃着噼啪作响的炭火,因此敞开了窗户,约莫也方便赏雪。
宇文邕端正坐在一个光头和尚的对面,虽着粗麻布衣,但毕竟身形挺括结实,仍可见其朗朗风度。他目光炯炯,眼神坚定决绝,其内如同琥珀色的焰火流连,以彻底烧灼自己为代价,予暗夜最纯粹又无私的光明。那是连茫茫白雪也无法遮掩的夺目光亮,因此也会刺痛人眼,譬如那慧远法师便面露难色,欲言又止。
“陛下,莫怪贫僧舌拙,但忠言逆耳,贫僧仍有一疑惑难解。”慧远法师捋捋长髯,“先太祖皇帝崇尚佛事,陛下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岂非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