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城门外来了一伙高僧,身着金丝织成的袈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耀眼夺目,似有神圣光辉一般,映照着那穿着的人如同神降。
据说那和尚是受到了刘郡正的邀请,还有京里来的赵大人亲自前来迎接,排场那个大啊。
“听说是郡正特意请来为青州郡祈福的。”
“说的也是,年前诸般不顺,是应该好好祈福一番了。”
“这位大师是何方神圣?咋没听说过?”
“这个我知道,这位大师是一位云游师父,平日云游各地,就连皇帝想找他做法都得等他游到京城才行呢!”
“好家伙,这么厉害?”
“那可不!听说当年章城,就是大西北那个,十年旱灾,就是他去做法祈雨,当天就乌云遍天,下了好大一场雨!”
“那是真本事啊!沙漠都能下起雨来!”
街边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把这和尚吹到天上去了。
赵望轩在城门接上杨旭一同前往连夜搭好的祭台。
马车上,赵望轩看着杨旭光溜溜的脑袋,忍不住问道:“你头发呢?”
“剃了。”杨旭毫不在意的说道。
“真剃了?”赵望轩瞪大了眼睛,作为一个纯正的古代人,实在无法想象如此坦然地剃光头行为。
“你真打算要出家吗?”赵望轩盯着杨旭,眼睛瞪得大大的,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当然不了,剃个头而已,不用这么大惊小怪的。”杨旭语气平静,拉过赵望轩的手,“来,你摸摸手感怎么样,是不是跟之前很不一样。”
赵望轩猝不及防,手掌触碰到杨旭光溜溜头顶的时候吓了一跳,迟疑片刻还是没抗住好奇心轻柔地抚摸了起来。
“嗯......确实不一样,之前你那头短发摸起来像摸刚割完的草茬,现在感觉更光滑了,像......像起了疹子鸡蛋。”
“哈哈哈哈你这是什么奇怪的形容。”杨旭被赵望轩这奇妙的比喻给逗笑了。
“不过手感还是之前那种要好一些。”赵望轩意犹未尽地把收手了回来。
“那等他长长一些了再给你摸啊。”杨旭笑着回应。
“谁想摸了!”赵望轩别扭地别过了头。
“话说回来,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放心吧!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说着给赵望轩展示了一下自己穿着的袈裟,配上那贴着假戒疤的脑袋确实很像那么回事。
“倒是你,不论一会儿我遇到什么事,千万别表现出跟我很熟,你要相信我的身手,不论什么情况我都能保自己周全的。”杨旭神情严肃。
“嗯,我知道的。”
先前两人商定好计划之后就由赵望轩去说服刘辰邀请杨旭来进行祈福仪式,由于时间过于仓促,祭台是临时搭的,不过得益于当今圣上是个尊崇佛法的,导致许多百姓、官员在对待僧人的事情上格外上心,不敢怠慢,因此祭台虽仓促,但一点也不含糊,该有的都由,就等杨旭过去了。
杨旭带着一众赵望轩找来的小乞丐假装的僧众来到祭台,僧众位列两侧为杨旭开道。
杨旭身着金灿灿的袈裟,手持金色禅杖,神情肃穆,双眼微眯,左手立于胸前,配上军人那般挺拔的身姿更是神性十足。
前来迎接的刘辰见到此番场景更是再信三分,疾步上前去迎接高僧。
“觉明大师,有失远迎!我是青州郡正刘辰,此番多有怠慢还望大师见谅啊见谅。”
“阿弥陀佛,施主不必客气,即来此便是你我之缘分。”杨旭微施一礼,竟真有那么些样子。
“觉明大师,法场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布置好了,吉时就要到了,我便不耽误您了。”刘辰说完带着赵望轩和一行官员去了布好的观看席,恭恭敬敬站着去了。
杨旭深吸一口气,从踏上第一级台阶开始诵念经文,语速开始极快,等踏上第九级台阶时刚好诵完,音量由小渐大,最后一句落下众人方晓这诵的是《大悲咒》。
杨旭脱下布履袈裟一甩轻盈落座于祭台中央的蒲团之上,小沙弥端来一盆清水置于杨旭身前,水中放着一朵洁白莲花。
诵经声音未停,杨旭转动手中佛珠,悄悄用藏在中间的锋利刀片割开手指,假装成诵经出现的神迹,血滴入面前的清水,水中竟然翻涌起了连串的气泡,就在这时天气陡变,眼见着晴天白日眨眼间已被乌云覆盖,似是要下起雨来。
来看热闹到、真心来祈福的人,此刻都被这番变故看傻了眼,真觉得高台上那个僧人就是真佛降临,跪拜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