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规早已等在苏府门口,他衣着单薄,不停地搓着手。
也无人赠他一把伞。
沈书清神色平静,领着抬棺木的两个泰和殿宫人朝他走来。
郭长规一见,不顾路滑,发了疯地向前跑去。沈书清示意那二人把棺木稳稳放下,手上的伞往郭长规身上偏了偏。
“是非之事,是非之地,不好张扬。若郭伯伯不嫌弃,这两名小厮您放心用着,可以帮您将棺材送至宁州,也好让您少费些心力。”沈书清心疼地注视着身前骨瘦嶙峋的人,凌乱的发丝已经被雨浇湿,不停地往下落着水滴,明明几月前,他还是衣襟不染尘的户部尚书。
小厮将棺木打开,郭明来苍青平淡的面容格外安静,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嘈杂。
郭长规伸出手,粗糙的手指一遍一遍抚摸着郭明来的脸,一遍一遍的喊着他的名字。
与记忆重合,沈书清深深地看向苏府,想及其中人和物,想及那一夜的血泊。
她也是一样的无助。
她俯下身,温声说道:“殿下已经让人收拾干净明来,一切都已打理妥当,郭伯伯安心带他回去就好。”
郭长规不愿多言,应付道:“替我谢过殿下。”
沈书清打了个微颤,觉得这天是愈发冷了。
天有多冷,心就有多冷。
她微微打着哆嗦,劝着郭长规:“入冬了,天黑得快,晚些怕是不好赶路。今天风雨交加,更是难些,郭伯伯还是快些走吧。”
郭长规卷起污浊的衣袖,擦了擦自己脸上的雨水和泪。他已无心思虑他事,只想好好陪着自己的孩子,好好地回家。
沈书清抓过郭长规冰冷的手,将伞塞至他手中。温热的伞柄弥漫着热意,郭长规的目光渐渐有了生意。
“下着雨,别受凉了。”她笑着说。
郭长规慢慢地转过身,对着沈书清鞠了一躬,迷茫地望了她一眼,便踏着风雨,离开了。
纵使有两名小厮相伴,沈书清仍觉得,郭长规的背影,是如此孤独寂寥。
他的心已经死了,死在这看不见的囚笼里。
而她和李玚,却还要在这座杀人不见血的城里苟活。
雨已打湿了头发,沈书清急急忙忙跑回清居,换了身衣服洗漱了一番,重新打了把伞,准备进宫去见李玚。
老王迈着大步子追出来,大声问道:“下雨天,大人要不坐马车进宫?”
沈书清稍稍仰头,扫了眼灰蒙蒙的天色,淡淡说道:“不必了。我多走走,身子也好热一些。身子热了,心就热了。”
“那大人要不添件衣服,刚淋了雨,小心着凉。”老王关切道。
沈书清没有拒绝,让老王进屋取了件斗篷来。
沈书清拢了拢衣襟,举着伞,朝皇宫走去。
西街四下无人,既是冬日,又逢雨天,流浪的猫都不愿在街上逗留。
应是冷的缘故,她一路疾步,速速到了泰和殿。
殿内檀香环绕,白烟盘旋在殿内上空,如蜉蝣。
炉子里未生炭火,殿里冷冷清清,只有房檐雨滴落下的回响。
沈书清进了殿内,不见李玚的身影,走得更深些,才发现他正意兴阑珊地趴着桌子上喝酒。
重逢了许久,李玚一向冷脸冷语惯了,对周遭一切都一副淡漠疏冷的模样,可这时沈书清才想起,李玚才是这宫中,最至善至纯之人。
“郭长规已经带着棺材离开西京了。”她卸下斗篷,在李玚身旁坐下。
闻声,李玚迷糊地抬眼,含糊道:“阿晗,你来了。”
沈书清瞥了一眼桌上翻倒的酒壶,顺手拿起一个酒杯,给自己酌了一杯。
一口下肚,烈酒灼胃,酣畅淋漓。
身子总算是暖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