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没有机会见到外人,又何需身份呢。
至于年纪,初入林府时,大家看她的身高模样,估摸着应该有四五岁。林家长女云瑶七岁,次子昊锦二岁,林夫人和家中奶娘商议了下,因她短智,就当四岁了。而拾月这个名字,则是云瑶给取的。
她出现在林家时,正值十月份,恰拾月二字还有拾到月亮的意思,她便就叫了这个名字。
逢年过节,云瑶随母亲去护国寺上香之时,还会向佛祖许愿祈福,希望拾月快快好起来。
来京之后,林夫人也找了京中的郎中给拾月瞧病,同样诊不出症结所在。
不过在云瑶的悉心照料下,入府的半年后,拾月就会走路了。所以云瑶觉得,她是会完全好起来的。
随着时间推移,拾月在林府待了三四年后,果然不再傻了。行走稳健,能跑会跳。乃至后来,林夫人请夫子和教习师父过府,与子女传道授课,拾月也在受教之列。
起初她是跟小少爷昊锦一起学些浅显的开蒙识字,由于记忆了得,没多久便跟上了云瑶,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皆有涉猎。只是一直没能开口说话,沟通全靠手来比划,依然是个哑巴。
拾月虽在林府过得惬意,但林家这些年也不是那么安生的。林翰除了原配夫人王氏外,还纳了位姨娘,名叫殷妙。
说来也巧,这位姨娘是跟拾月同年同月进府的。
她们的初次见面,还发生了件趣事。彼时她因为不会走路,经常在地上摸爬打滚。殷妙一个双十年纪的女子,初见拾月,竟被唬的浑身震颤,瘫倒在地。
目睹此事的侍女说她并没有撞到殷妙,是殷妙自己倒在地上的。至于那时情形到底如何,拾月可没有印象,这些都是后来从家仆口中听到的。
林翰把殷妙带回家中之初,说她是因战争失去亲人的孤女,他怜她孤苦无依便收留了做婢。然而实际上,两人在林夫人王氏的眼皮子底下暗度陈仓,因为殷妙有了身孕瞒不住了,才说与王氏知晓。
纵使林夫人再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也不可能容忍丈夫欺瞒自己和别的女人有了孩子。
且殷妙风姿绰约能言善道,不仅会讨林翰欢心,对府中的仆婢也都和颜悦色。看在林夫人眼里,这人就是故意出现,来针对自己的。
殷妙进府之前,王氏与林翰伉俪情深。四口之家,温馨和睦,父慈子孝。殷妙的出现,不仅伤害到了王氏,也让云瑶与林翰父女失和。
林夫人对殷妙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了云瑶。云瑶的率真爽直,在面对殷妙时,就变为了蛮横泼辣,明着面儿的跟殷妙针锋相对。就算是殷妙生的儿子昊淳,云瑶也十分不喜。
拾月平日里跟云瑶接触最多,云瑶的情绪也影响着她。因此对于殷妙,她心中也很是抵牾。
不过她不会说话,年纪又小,是个可以被忽视的存在。纵使心里已将人骂个狗血淋头,面上也显露不出半分。
何况拾月清楚自己是寄人篱下,她虽与云瑶亲近,但为了能够在林家安稳度日,面对殷妙亦是低眉顺目。
可能因为跟殷妙的第一次碰面就占了上风,拾月心底里并不惧怕这位明面上与自己立场不同的姨娘。不仅如此,她甚至觉得殷妙是有些畏惧她的。
殷妙不会像林翰和林府家丁那样忽略她。碰面时,似乎还会认真的瞧她一瞧,即使不同她讲什么话,拾月也能感受得到那种在意。
因着口不能言,拾月心思细腻,擅察言观色。别人与她讲话时,她会认真看着对方的眼睛。拾月不知道殷妙注意着自己,是否也有这个意思。
不过,殷妙跟她之间的微妙之处,大概只有拾月自己有所感应。殷妙多看她几眼,并未影响她跟云瑶的关系。
拾月从包裹里拿出买来的笔墨和笺纸,寻了处可以放置东西的破案几,从脏衣裳上撕下块布,擦去了案几上面的浮灰,然后把笺纸铺好,开始滴水研磨。
她在笺纸上面写下了“茶寮,干粮,庵堂,尚德书院”等字样,以方便问路。
晏国有一所专为官宦子弟开设的学堂,名为尚德书院。官家子弟无论男女,到了一定年纪,皆可申请入学。每年皇帝都会亲临书院,随机点问学子。
不过帝王的赏识也仅仅是口头上的称赞,想要入朝为官,还是得通过国选大考。故此,尚德书院于官宦子弟,只是家族向皇帝表忠心,及明示郎君入仕的一条路而已。
如无特殊情况,朝臣大都会让适龄子女入学,林翰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入尚德书院需要留宿,云瑶不想离开家,她怕自己不在的时候,母亲和弟弟妹妹受欺负。
然林夫人认为云瑶性子躁急耿直,并不是好事。作为母亲,她的教化能力有限,因此十分赞同云瑶入学,接受官塾的管教。
云瑶不欲忤逆母亲,便顺从了林夫人的意愿,入了尚德书院。
弄好行装后,拾月便出发了。在路上碰到行人,就摊开笺纸上的字问路。
她想先去尚德书院,知会云瑶一声再离开。如若突然消失,云瑶会担心她。而且她也没有钱,见到云瑶,还能要点银子来。
拾月不敢靠书院太近,只在院外一侧的树林旁,找了个可以看到书院大门的空地,在那里守株待兔等云瑶。可是一直坐到了日落,也不见有学子出来。
当然她也有想过前去敲门找云瑶,可又怕万一,被她刺伤之人身份特殊,官府严查此案,而与她一同前去的温长纾又想要立功……
也不是没可能。
事情若是发展到了最坏的情况,她通过尚德书院的门房找云瑶,其间再有些波折被其他人知晓她来过,岂不是会害了云瑶乃至林家。
她缺钱,也对云瑶缺少交代。可在书院外等了一天,也想了一天,没能见到云瑶,对云瑶来说,不一定是坏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担,她一个人做错事,不想受罚选择逃跑,有违理法有悖德行,这个罪她认了,可云瑶是无辜的。
纵使她能够侥幸逃脱罪责,也不想害云瑶包庇罪犯,良心不安。伤人是有罪的,即便是误伤。万一那人死了呢,就更严重了。
当初林夫人要她们习学剑术,是为了强身,遇上麻烦事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任人磋磨。
这次的意外,拾月没有用上剑法,也没被逼迫到万不得已,只是好巧不巧的失手刺伤了人。
云瑶那样好,纵使学过剑术,大概这辈子都不会想过要让谁见血。要是知道自己一向疼爱的娇柔妹妹竟然用刀子伤了人,并且不打算承担责任,一心想着逃跑,该是什么心情。
会害怕,会失望,会认为她是个坏人,想要远离……
拾月心烦虑乱,暂时也得不出结果来。眼下最为重要的,是赶在天黑前找个路人,问问附近的庵堂和寺庙,先落脚过了这一夜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