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月心下一松,这不跟棋盘没坏时一个样。
不过很快她又感觉出不对。
棋盘损坏,怎么能全部算在她的头上呢?
事出危急,她也是为了保护他,而且棋盘确切无疑是被叶飞惊砍坏的。叶飞惊急躁狠厉,不分青红皂白,还差点儿对她恩将仇报呢!
拾月抿了抿唇,见黑衣男眉目舒展,便大着胆子讨价还价,比划道:“这是外面那人弄坏的。我拿棋盘,是为了保护你。”
李琮栖显然没料到她会计较这点小事。他瞧着面前的巴掌小脸儿,明眸善睐,朱唇秀眉,楚楚可人。刚刚被吓成那个样子,哆哆嗦嗦直往他身上凑,竟还说想要保护他。不过当时她挡在他身前的动作,却也不可否认是企望护住他的。
以为他不会武功。
现在来挟恩,又是图谋为何?
难道就为了计较棋盘不是她弄坏的么?
李琮栖直白问道:“你为何要护我?”
拾月赧然,抿了抿唇,比划:“我会一点武功。”
李琮栖:“很厉害么?”
拾月摇头,如实交代:“不是很厉害。”
“同不会武功的人比,应该算有一点点厉害。”
李琮栖微一点头,像是信了她的话,悠悠说道:“棋盘当然是外面那人弄坏的。”
语毕,静静看着她,在等她的下文。
然而拾月这厢重重松了口气,浅浅地对他展露了笑颜,只为没有增加债务而欣喜。
李琮栖失算了,没有等到小哑巴和他谈条件。或许她跟今日的刺客是一伙的,才刚的行为是为了取信于他。毕竟他仇人众多,希望他死的人不可胜数,还都是有权有势手眼通天的高官显贵,皇亲国戚。
隐瞒了身份的他,怎么就值得陌生人出手相救了?
先皇后育有三子,嫡长子身为正统,在先帝登基后便被立为了太子,可惜英年早逝。同为皇后所出,遵从宗法礼制,李琮栖的胞兄李昀嵇按理说该是下一任储君。可惜,先皇迟迟不肯松口,太子之位就一直空悬着。
为了助胞兄登极帝位,十三岁的李琮栖从南境返京后,就开始谋划除去对李昀嵇皇位有威胁的几位皇子。并非构陷栽赃,只是搜罗罪证,从中搅弄风云,使用离间之计,让他们狗咬狗,互相揭发攀咬,两败俱伤。
之后为避免被怀疑到自己头上,连累胞兄,李琮栖选择了献祭自己,故意让人抓到了把柄,把他送进了刑部大牢。后来是皇兄向父皇求情,说监牢幽闭阴寒,而他自小在南境戍边,躯体已经习惯了温热,久居幽寒之地,恐伤及根本。先帝对李琮栖本就心有亏欠,便下旨把他移到了法国寺囚禁起来。
三年后,先帝病危,李琮栖被放出法国寺尽孝御前,在外地就藩的三皇子收到消息后也赶回京都,可惜三皇子到的时候,先帝已经薨逝,遗诏传位于皇后次子李昀嵇。可没成想,先皇宾天当夜,刚刚赶到的三皇子就以李昀嵇谋害皇帝矫诏篡位为名,与因年纪尚小暂居京都的八皇子里应外合,打着清君侧正朝纲的名义发动叛乱。
宫城内一时间血流成河,朝臣宗室內宦禁军皆有折损。关键时刻,李昀嵇下达皇帝口谕,令承王李琮栖接替统领禁军,带兵平叛。
三皇子晚到是早有预谋,然李琮栖也有所准备,皇城内遍布高手军士严正待命,等待时机瓮中捉鳖。最终,两位皇子造反失败,全家尽数被诛,牵连甚广。
历朝历代对谋逆叛乱者都不会加以通融,刑罚皆是夷族尽诛。至于诛几族,则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上位者的决策来定夺。造反的是皇子,母族妻族子族都该获罪,何况这些族人在当中没少出力,李琮栖也找到了他们与贼首密谋的罪证。
不过对于夷子族的刑罚,当时在朝中是有争议的。一些老臣念及先皇尸骨未寒,就屠其儿孙血脉,有些不近人情,罔顾人伦,何况先代王朝都有子叛乱,父不杀的先例。
然李琮栖作为新朝第一功臣,上疏奏表除恶务尽,以绝后患。一些朝臣或是见风使舵,知道这位王爷今后必定一步登天,是以识时务的选择支持。或是在叛军闯宫当夜身心受辱差点成为刀下亡魂,所以对叛乱二王心怀恨意,支持连坐。
最终,叛乱二王全家被尽数诛杀,裙带姻亲两族全数覆没,幕僚门客亦是削官的削官,流放的流放。然而朝中还有不少获罪亲王的党羽,以及与他们有私交的大臣,当面不敢反驳李琮栖,背地里都道承王小人得志,不忠不孝。
李琮栖对此并不在意,反而变本加厉,继续以狠绝手段为兄长肃清威胁,充当新君的刽子手。这期间,积下了多少怨怼和敌意,李琮栖哪里算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