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学术盛事在即,很多事情都要开始着手了。纪慎和学工办的闻老师带着一大群学生一路拉横幅、立指示牌,确定学生引导的路线。从校门口到校道,从礼堂到学院,如何欢迎外来学者,如何指引人家到目的地,走了一遍又一遍。中间还来了几位校领导问这问那,纪慎一一应对着,大小安排随问随答,领导们很是满意,背着手连连点头,交代他们一定要好好办,给国内外学者看看顶尖学校顶尖专业的接待水平和学术水平。
学生们跟了半天,走得腿脚发酸,抬头看横幅看得脖子僵硬,饿得肚子“咕咕”叫,可是老师们都还忙着,他们也不敢说什么呀!
最后拉学院门口那条横幅时,纪慎看到有些学生已经在台阶上坐下了,一转头,庄遂平还乖乖跟在自己身后,一时间又欣慰又不忍,低声问:“饿了没有?”
其实已经饿了,但庄遂平还是摇了摇头。
“我办公室抽屉里有餐券,你自己去拿,上食堂吃去。”
庄遂平固执地摇头:“我不要,我自己有钱。”
刘巍思跟了一上午,早就饿得眼前一片白光脑子发昏,现在居然偷听到此等对话,如何不天怒人怨?!当即深吸一口气,大喊:“纪老师!您的餐券放哪里啊?说大声点儿啊!我们也去拿!”
其他人一脸懵地看过来,只见纪慎无奈地一摊手:“在我办公桌的抽屉里,你去拿。”
刘巍思一溜烟儿就跑了,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庄遂平也忍不住笑出了声。
若论性情踏实质朴,那是没人比得上庄遂平,可说起与人相处,那就还得看刘巍思。老师有免费餐券这种事,庄遂平只会偷偷摇头说不要,刘巍思却知道大家辛苦,拿了一大沓下来,一个个同学发过去,边发边说:“感谢纪老师大恩大德,赏我们饭吃。”发完了还走到纪慎面前鼓掌,“谢谢纪老师。”
大家都很高兴,似乎都没那么累了,一叠声地喊“谢谢老师请客”“纪老师最好了”,纪慎笑着摇摇头,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忙忙碌碌地结束了准备工作,学术会议的开幕时间悄然而至。第一天上午是在学校礼堂,主要是对前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是各种代表发言,但是到场的领导和媒体很多,因此最要重视。纪慎和秦昭阳五点就起床了,紧赶慢赶去大礼堂指挥学生布置现场。
“来,桌子放这里,红布铺上来。等会你们两个就在这里请进场的学者签到,不管是教授还是博士,进了就签。”
“笔,笔准备了没有?多拿两支过来。”
“台卡摆好,按照座位表摆。检查一下。”
“今天上午的茶歇是发到专家学者的桌上的,只有前两排有,剩下的扛回学院去。”
“你们的工作牌呢?都说了工作牌全戴上。”
“华老师来了没有?先去试一下话筒。”
“等会你们带人进去的时候,这边的学者走这里,那边的学者走那个侧门,不要涌到一起。”
“有些教授是自己来的,你们不要把人放下就走了,多关心几句,聊聊天,你们都是硕士博士了,不要怕认识人。”
“热水和茶叶准备好了吗?等人进来了再看着端。”
“流程表,每个桌子放一份。”
学校领导和学院师生对这次活动很重视。流程表上写八点半签到入场,九点正式开始,但不少人不到八点就出现在礼堂了。华老师穿着黑色西装,踩着高跟鞋,在台边检查、练习开场白和串词;童院长从头到尾巡视礼堂的布置,询问纪慎各种意外情况的预案,末了还亲自到校门口去看学生引导员到位没有;严先生穿戴整齐,交代师门里的孩子们要好好表现……
来的最早的外校参会人员是易堂生和郑旭,这俩都没把自己当外人,来了就打招呼,说是来帮忙。易堂生还带了一个本科生过来,正是之前刘巍思跟严先生提过的曹毅。
严先生一见他,不由得想起巍思的形容——高高大大,方方正正。
确实,长得高大壮实,国字脸,宽额头,一看就是北方长相,巍思倒也没形容错。
易堂生给老师介绍:“老师,这是我们学校一个孩子,叫曹毅,现在大三,九月就大四了,他有志于研究乐府诗,这次特地带他来见见世面,开拓眼界。”说罢,转而对曹毅说,“这是我的老师,严煦和先生。”
曹毅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学生曹毅见过严先生,久闻大名,如雷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