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一出瞬间安了杨建国和徐秀兰的心,有杨大英这个例子摆在面前,两人也不犹豫了。
杨大英继续给杨建国和徐秀兰说道:“再说,青青也是我的亲侄女,我这个当小姨的肯定不会害她。”
听到四妹都这话了,徐秀兰忙道:“四妹,你这是什么话,你是她亲小姨,你怎么会害她呢,谁害她你都不可能害她。”
杨建国也在一边笑着说道:“四妹,这事我们同意了,你让那老板娘安排个时间,咱们两家见个面,顺便让两孩子也见见面,要是孩子们都乐意,咱们也没意见。”
“行,我现在就回去回话,明天一早再过来,”杨大英说完,想了想,随后又嘱咐道:“你们跟青青好好说说,这么好的婚事,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让她上些心,见面的时候,好好打扮打扮。”
“四妹放心,这事我们知道了。”这些事,徐秀兰早已经打算好了,早在前两个月就带青青去镇里买了好几套时兴的衣服裙子,就为了帮孩子找个好人家。
杨大英见大哥大嫂听进去了,站起身把杯子放在桌上,就要往镇里走。
徐秀兰拉住她,“四妹,你现在就要走,不留下吃个饭?”
“不用,大嫂,我现在就去镇里给顾家老板娘回话。”
杨建国两口子见四妹对孩子事这事上心,心里很是感动,拉着她硬要留她吃饭。
“吃了饭回去也行啊,这时间不早呢。”
杨大英逼不得已把儿子于成兵的事说了。
“大哥大嫂,不是我不留下吃饭,是你侄子最近吵着要去沿海打工,我怕他背着我走了,我不放心,想回去看着他。”
“沿海?那么远?呆在家里好好的,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干什么呢?外面可不比家里,外在乱着呢,”徐秀兰疑惑的问道。
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地里的粮食交了税,也够一家大小吃喝了,犹其是镇里还不用交税,勤快点挣的钱,完全能吃好喝好。
“谁说不是呢。”
“咱们镇上这几年也有人去沿海那一带打工,但也见他们挣什么钱回来,听说去那边还要花钱办什么暂住证?没有这个还要被关起来,你说我怎么能放心他出去啊,”说起这事杨大英就满肚子的苦水朝着徐秀兰倒。
“年轻人出去闯闯也是好事,成兵都二十五岁的人了,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你就不要瞎操心了。”
杨建国倒是赞成于成兵出去,年轻人嘛,该去外面闯闯。
他们大队这几年也有人去外面打工,挣了钱,过年回家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见人都是笑脸,说话也很客气。
有人过年还放了礼炮,那家伙一放震得整个大队都好像在动,那光一散开亮眼极了。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那叫烟花。
外省过年都要放,说这个喜庆。
他要是再年轻点,都想出门看看。
只不过现在老了,没有年轻时候那股子拼劲了,家里事多走不开。
大女儿已经出嫁不需要操心。
外甥女柳青青这两年要相看人家,看好了还要办喜事。
小儿子杨磊还小,才十一岁,正是叛逆的时候,这学期缀学回家,天天到点就去山上放牛,提起他杨建国就是一肚子气。
这小混蛋一天打他八百遍他就不去读书,真是气人。
“大哥,你怎么也跟你妹夫说一样的话,成兵是我唯一的儿子,他去那么远我怎么能不担心呢,”杨大英不满道。
杨建国想了想也不再开口劝说了。
回去的路上,杨大英走得比来时慢了许多,她有闲心的边走边看。
这次走了,她以后来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等杨大英一走,杨建国两口细细想着这门亲事。
越想越觉得可行。
之前相看的大小伙都看上了青青,但青青一个也没看上。
这个顾飞宇虽然是镇上的人,但是他家青青可不差。
想明白了,两口子也不纠结,只等四妹跟人约好了时间地点两家人相看后再说。
等他俩把这事放下,太阳正当头,该做午饭了。
徐秀兰忙活一通做好饭,杨建国对着后山喊了半天,柳青青跟杨磊才回声。
两人坐在桌前等了好一会儿,两姐弟才提着满篮子的果子从山上下来。
“怎么这么久才回来,饭菜都要凉了,”徐秀兰看着两孩子,嘴里嗔怪道。
“这些东西咱们山边上都有,你俩怎么还跑到山里去了,”杨建国看着篮子里的果子说道。
“山边围了一群村里的小孩,我是个大人,怎么能跟孩子抢东西吃,只好跑远些了,”杨磊回道。
杨建国瞪了他一眼,端着饭碗吃饭,这混帐他看到都想打他。
杨青青洗了果子,用碗装了,端上桌,道:“舅舅,舅母尝尝,这个要比山边的甜呢。”
徐秀兰伸手从碗里捡了一颗吃了,“确实甜,这么红,一看就熟透了。”
杨建国边吃边点头。
山边果子离农家近,大人小孩都盯着呢,往往还没红透就被人摘了。
只有他们这种半大小子才往山上跑。
几人坐在桌上边吃饭边聊天。
等吃过饭,徐秀兰把柳青青拉到一边,细细地说起了四妹介绍的顾飞宇。
柳青青听得脸有些发红,她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小小地答应跟舅舅舅母一起去见见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