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脱贫致富从种田开始(基建) > 第64章 蘑菇税

第64章 蘑菇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叶云昭道:“二十税一。”

“多少?”一个庄稼汉难以置信道。

方才还笑不出来的王大娘此刻咧着嘴笑道:“没听错,二十税一!少着呐!”

要知道遇上荒年,朝廷仁慈减税,也不过是减到十五税一,尽管如此,百姓已是十分感恩戴德了。

编笠菌昂贵,若是卖出去二百文钱,不过是要上交十文钱,自己能落得一百九十文钱呐!

这个账,脑子灵光之人算得很快,于是立即便有人道:“叶县令,我家种!”

有人开口,自然就有不少人学样。

叶云昭看着他们在里正面前踊跃报名的样子,心里生出几分欢喜。

支持,是她的强心剂。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角落里响起一道不大和谐的声音:“朝廷什么时候让交过蘑菇税啊……”

里正没想到这天大的馅饼马上要砸到身上了,还有人挑三拣四!

人群中有人直言:“这是天大的好事,叶县令都能保证一定种的出来,那不就是包赚不赔的买卖么?你怎地在这里说这些丧气话,别惹恼了叶县令,到时候把这个好事交给东乡了,到时候咱们更让人家瞧不起了!”

赵大爷低声哼了一声:“怎地?你们还不让人说实话啊,老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西乡的发展比不上东乡一直是里正心头的一根刺,若是能借着这回超过东乡,他脸上也有光了。

想到这些,里正皱着眉回头,看着角落里的赵大爷:“去去去,你不想种拉倒,别在这里讨人嫌。”

叶云昭笑道:“想必其他人心中也有这样的疑问,可能碍于旁的,不敢开口。”

她顿了顿:“朝廷确实没有蘑菇税,可以说,这个税是我专门为在陵南县种编笠菌的百姓设的,原因很简单,各位可以低头看看自己的脚。”

众人闻言低头看,黑瘦的脚蜷缩在草鞋里,有些人的草鞋已经被磨的不成样子,尴尬地露着大脚趾。无论草鞋好坏,大家的裤脚上、草鞋上都是满满的泥点子,或多或少。

“想必大家都知道,西乡的许多大路都没有青石板,更不必说小道了。一般遇上下雨的时候,黄泥混着雨水,踩下去的滋味不好受。”叶云昭叹道,“其实我来……陵南县的第一日就下定决心,希望在我的治理下,处处都能铺上青石板,人人能走上石板路。

因此,二十税一的蘑菇税是专门用于西乡道路建设的!这些钱取之于民,也会用之于民,大家若是相信我说的,可以来里正这里报名,若是不信不愿,我也不会多说什么。”

她这番话讲的慷慨激昂,大家听得更是热血沸腾。二十税一又如何,且不说本就不多,铺了石板路,大家走着不就更舒坦么!

王大娘带头道:“叶县令,我交!”

“我交!”

叶云昭眼神微动,看着院里的人一个个站起来,阳光撒在他们的脸上。她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自己下乡扶贫的时候才发现农民是最纯朴善良的,在这个普通的晌午,两个世界似乎融为一体,她看到了每个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

统计哪些人家要种蘑菇的事情交给西乡里正后,叶云昭正要离开,翠花娘子连忙追了上来。

她有些不好意思,低声道:“师父,种蘑菇这件事我本应该出头支持你的,只是前几日我买了石磨……”

叶云昭毫不在意这件事,却对石磨有些好奇。道:“你打算开个豆腐铺子?”

说到这个,翠花娘子脸上神采飞扬,眼眸亮亮:“上回你叮嘱过我之后,我便去岳州城打听了,城内最大的豆腐铺子总共两个,还问了好几家粮铺,黄豆一斗不过十五文,豆腐居然卖到了三文一斤。”

一斤黄豆最少能出三斤豆腐,一斗有足足十斤呐,其间利润竟有这么大?

叶云昭状若思索:“听你这么说,确实是个赚钱的法子。”

听到她的肯定,翠花娘子更是欢喜:“师父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这两日我偷偷摸摸去附近县里收了许多黄豆,比粮铺更便宜呐!”

叶云昭点点头,笑道:“成,只不过你晓得豆腐铺子为什么卖那么贵么?”

翠花娘子一愣,摇了摇头。

叶云昭也想不明白,她怕自己的话搅乱了旁人的心思,立即道“或许是做豆腐的铺子太少了罢……不过我多少知道一些做豆腐的窍门,若是你往后有不明白的可以来县衙寻我。”

翠花娘子一脸震惊,喃喃道:“师父,你连做豆腐也会??科举还要考这些么……”

说起做豆腐这件事,叶云昭得感谢上辈子遇见的一位大姐。大姐做的豆腐堪称一绝,只是销路有限,只能赚些小钱。后来负责扶贫的叶云昭在村里开了助农直播,帮她卖些加工好的豆制品,好评如潮,生意越来越红火,大姐后来成了县里的优秀女企业家。

若是大姐知道自家做豆腐的法子能帮上另一个时代的女人,想必也会开心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