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袋子或多或少都带有破损,有些是撕扯开的,有些则是被什么锋利的东西划烂,摸上去手感有些潮湿,令人忍不住锁紧眉头。
角落里,余逸突然发出一声惊呼。
郝荨:“怎么了?”
余逸沉默两秒,他有些不好意思说自己被镜子吓到了,那镜子从中间裂成两半,乍一看去,他还以为看到了四只眼睛的怪物。
但很快,他就顾不上不好意思了,余逸指着镜子扭头:“有血!”
镜子里的余逸依然盯着他,然后,从眼睛里往外汩汩冒着鲜血,片刻功夫而已,就完全糊满了整面镜子!
霍格走了过来,他伸手摸了一把,却只摸到干涸的血迹。
看样子,这些血迹已经是许久之前留下的了。
层层叠叠,新旧不一的血迹将镜子遮掩得严严实实。
见状,余逸一怔,那自己刚刚那是……幻觉?
方柚柚的声音响起:“你们来看这个。”
她手上拿着半张报纸,断口不是很光滑,但很规整,看得出来,这张报纸的主人很仔细地将报纸从某处撕了下来。
【《晨星报》特刊:探访圣玛利亚特殊儿童孤儿院】
【记者:布莱克·威尔】
【在迷雾笼罩的北地荒原上,藏着一座古老的建筑——圣玛利亚圣玛利亚特殊儿童孤儿院,近日,这座鲜少被外界关注的孤儿院突然成为舆论焦点,原因是大慈善家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爵士宣布向该机构捐赠两千镑,用于改善特殊儿童的生活条件,还将自己最优秀的助手托特先生派来担任他们的老师。】
【然而,当本报记者踏入这座福利院时,扑面而来的并非温暖的关怀,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冰冷与压抑。】
【“被诅咒的孩子们”】
【圣玛利亚孤儿院收留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患有某种身体缺陷——苍白的皮肤与毛发、畸形的肢体、空洞的眼眶……院长女士在接待记者时,脸上挂着僵硬的微笑,称这些孩子为“被神明特别标记的灵魂”,“他们并不是被恶魔诅咒的孩子”,她这样说道。】
【“我们给予他们庇护,教导他们学识,让他们免于被外界侵扰。”】
【或许是她过于辛劳,院长女士的声音听来如同枯叶在摩擦。】
【孩子们在院长女士的带领下缓步行走在走廊,像一群沉默的幽灵,他们穿着统一的制服,袖口和领口磨损严重,有些孩子身上缠绕着绷带,绷带下渗出些可疑的暗色污渍。】
【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爵士对这些孩子们非常关注,哪怕在大战来临之际也要亲自前去对他们表达慰问,据孩子们私下透露,爵士偶尔会在深夜前来探访,会面地点就选在了助理所住的小屋。】
【令人不安的是,有孩子曾在睡梦中呢喃一些听不清的话语,而第二天,他们的身体症状……似乎变得更加严重。】
【记者试图查阅孤儿院的收容记录,却发现每隔一段时间档案就会缺失一些,院长女士给出的解释是“意外损毁”。】
【……】
【在深入探访后,我必须要纠正此前报道中可能造成的误解,这座庄严而神圣的建筑是北地希望的灯塔,是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爵士伟大善行的明证。】
【在这里每个孩子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院长女士以近乎圣徒般的耐心为大家准备美食,托特先生则在每个夜晚都义务陪同孩子们玩耍,让他们能够享受如正常孩童一般的快乐。】
【爵士是真正的慈善家,圣玛利亚特殊儿童孤儿院不是噩梦,而是奇迹开始的地方,阿尔伯特·冯·霍恩海姆爵士,则是这个奇迹的缔造者!】
这篇报道的下方还有一张照片,照片中央那个看不清脸的男子正侧着头与院长妈妈说话,托特先生微笑着跟在他的身边。
这张照片是捐款时拍摄的。
三个大人的身后,孤儿院的所有孩子都安静地站成一排,他们穿着一样的制服,每个人都努力把自己的缺陷部分挡住,他们甚至在照片上看到了自己。
方柚柚扫了一眼:“咦?少了一个人。”
“谁啊?”余逸点了点,“啊!少了爱丽丝!”
“没少。”霍格伸出手,点了点二楼最边上的窗口。
那里黑乎乎的,只有一点奇怪的反光。
余逸仔细凑近查看,也没看出来有什么人形:“看不出来啊……”
霍格提醒道:“你对比一下其他房间。”
就着雷点闪过的光,他仔细看了半天,忽然意识到了什么。
其他房间的的窗口虽然也没什么光,但仔细看也能看到些房内的摆设,可唯独爱丽丝的那间房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
这只能说明,有什么挡在了窗口。
是爱丽丝!
她带着她的麻布袋子躲在窗口,那一点反光是她的金发!
“小心!”
郝荨忽然拽了大家一把,将几人拽离窗口,下一秒,渡鸦扑棱着翅膀撞上了窗户。
“嘎嘎!”
分不清它是不是在嘲笑着,渡鸦发出几声难听的叫声后,又扑腾着翅膀飞走。
余逸不敢相信:“它在恶作剧?!”
霍格上前查看,忽然,他脚步一顿。
往下看去,瓢泼大雨里,爱丽丝正站在花园中,抬着头看向他们,她的裙摆颜色深的有些不正常,隐约能看到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