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是轵(zhǐ)县(河南济源)人,字翁伯。
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
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
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从不喝酒。
他年轻时阴狠毒辣,稍有不快便动手杀人,亲手杀害的人极多。他替朋友报仇不惜性命,藏匿亡命之徒、抢劫财物、私铸钱币、盗掘坟墓,干过的坏事数不胜数。
但他运气极好,每次危急时总能逃脱,或是恰好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长后,突然收敛心性,变得谦逊节俭,以德报怨,慷慨施舍却不求回报。然而他内心仍以侠义自傲,救人性命后从不夸耀功劳,但骨子里的狠毒仍在,仍会因一点小怨而暴起杀人。
少年人有的仰慕他的行事风格,常暗中替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
郭解姐姐的儿子仗着舅舅的势力,与人喝酒时强迫对方干杯。那人酒量不济,他仍强行灌酒。
对方一怒之下拔刀刺死了他,随后逃亡。
郭解的姐姐愤怒道:“以我弟弟的威名,别人杀了我儿子,凶手却抓不到!”
她故意将儿子的尸体丢在路边不埋葬,想借此羞辱郭解。
郭解暗中查到了凶手的藏身处,凶手走投无路,主动回来向郭解坦白。
郭解却说:“你杀他是应当的,是我外甥无理在先。”
于是放走了凶手,归罪于外甥,并收尸安葬。
众人听说此事,愈发敬佩郭解的义气,追随他的人更多了。
郭解出行时,路人纷纷避让,唯有一人傲慢地叉腿坐着直视他。
郭解派人询问此人姓名,门客想杀他,郭解却说:“同住一城却得不到尊敬,是我的德行不够,他有什么罪?”反而暗中嘱托县吏:“这人是我看重的人,轮到他服劳役时请免了他。”
此后每逢此人服役,县吏都跳过他的名字。
那人得知真相后,赤膊向郭解谢罪。少年们听说此事,更加仰慕郭解。
洛阳有两人结下深仇,当地数十位贤士豪杰调解无果。
有人请郭解出面。
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
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
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
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
郭解待人恭敬,从不敢乘车进入县衙。
到邻郡替人办事时,能解决的便解决;无法解决的,也要让各方满意后才敢接受酒食。
因此众人格外敬重他,争相为他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