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这片地区是东楚。那里的民风与徐城、僮县很相似。朐县、缯县以北地区的民风,则与齐地的民风十分相似。钱塘江以南地区的民风则和越地的民风十分相似。吴县自从吴王阖庐、封地在吴的春申君、吴王刘濞三人招致四面八方喜欢游历的子弟以后,东面收取了来自海盐的财富,又有章山的铜矿,加上三江五湖的便利,吴县也成了江东的一个都市。
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这些地方属于南楚。南楚的民风大致与西楚的民风相似。楚国郢都失守后,将都城迁徙到寿春,寿春也是一个都市,而合肥受到长江、淮河南北潮水的汇集的影响,这里是皮革、咸干鱼以及木材等货物贸易的集散地。因为合肥与闽中、干越的习俗杂乱在一起,所以南楚地区的百姓都擅长说话,喜欢花言巧言,很少重视信用。江南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这里的男人多短命早夭,盛产竹木。豫章盛产黄金,长沙出产铅、锡,但是长沙矿藏的储藏量很少,开采这里矿物所得的财富不足以抵偿开采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九疑山、苍梧山以南,一直到澹耳一带地区,民风与江南地区的民风大体相同,而且大多与杨越地区的民风相似。番禺也是那里的一个都市,是珠玑、犀牛角、玳瑁、水果以及葛布等货物的集散地。
颍川、南阳,原本是夏朝人居住的地方。夏人为政崇尚忠厚质朴的品质,因此直到现在,当地仍然有先王遗留的风气。颍川人秉性敦厚实在。秦朝末年,曾经将不法之徒迁徙到南阳去。南阳西面直通武关、郧关,东南面临汉水、长江、淮河。宛也是一个都市,此地百姓杂乱好事,大多以经商为业。那里的百姓以行侠仗义为名,做一些犯法的事情,与颍川地区有往来,所以至今仍然称他们为“夏人”。
天下各地的物产有少有多,百姓的习俗也因此而不同,山东地区的人吃海盐,山西地区的人吃池盐,岭南、沙北地区原本就是生产盐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