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轩二楼。
从进门起,每走一步明华都觉得更熟悉一分,仿佛曾经的某一天也像现在一样和谁结伴而来,但仔细回想记忆中又毫无印象。
他只忘记了和宣斐有关的人和事,莫非和宣斐来过?
还没想出头绪宣斐就把菜单递给明华:“看看想吃什么?”
明华大致翻了翻,疑惑未解也无心吃饭,就对宣斐说:“粤菜我吃的少,你点吧,我没有忌口。”
宣斐没接话,只是嘴角露出了笑容。
明华看着他,疑惑地问:“怎么了?”
“上次你就是这么说,”宣斐想到了什么,笑意越发明显,“你真是一点没变。”
明华:“所以我果然是和你来过这里?”
宣斐:“是的,就在第一次见面。”
明华问:“展会那次?”
宣斐:“嗯。”
“怪不得从进门起我就觉得熟悉。”明华又问:“那天我们还一起吃了饭?”
宣斐:“当然,我很喜欢凌云,当时很想从你手里买回来,请客也算是表现诚意的方式之一。”
明华好奇:“和我详细讲讲?”
宣斐:“好。”
时间回到展会那天。
明华回眸的瞬间,车辆的鸣笛声、人群的交谈声、司机的询问声都从耳边消失,他所有的心神都被那个正跑向自己的身影吸引。
男人西装革履,高大挺拔,即使是不太雅观的奔跑动作,也显得尤为气质卓然。
几乎是眨眼的功夫,男人就来到了车窗前。
他弯下身,隔着半开的车窗问:“明先生是吗?我是宣斐,刚从云意先生的展位过来,方便耽误你几分钟吗?”
过往的六年里,明华设想过无数次二人再遇的情景,但这无数种可能里,没有一个是宣斐来主动向他跑来,毕竟当年那个毫不犹豫转身离开的青年,只从背影就能看出极致的冷漠。
脑海中想了很多,但是手上的动作却是一点没有迟疑,宣斐话音刚结束他便推开车门下来,和司机说明情况后,看着面前气质冷峻的男人问:“我是明华,你这是?”
宣斐直接说明来意:“我对《凌云》很感兴趣,方便和您聊一下吗?”
果然,从展会特意追出来又提到了云意,想来只能是为《凌云》。
看到明华沉默不语,宣斐也知道自己有点唐突,又说:“明先生接下来有安排吗?现在刚好是饭点,我请你吃饭详细聊一下如何?”
明华犹豫的看了他一眼,还是点了点头。
看到明华同意,宣斐说:“稍等,我让司机过来。”
两人上车后,商务车平稳的驶出博览中心。
宣斐问:“明先生喜欢什么菜系?”
明华答:“我没有特别的偏好,都可以。”
“那粤菜?”
“可以。”
宣斐看向前排的司机:“去清月轩。”
司机回说了一声“好的”,在路口调转了方向。
清月轩整体是两层的独栋小楼,外观采用中式原木风格,进去后,一楼是半开放式就餐环境,餐桌之间距离适中且用屏风和盆景隔开,隐私性较好。
宣斐大概是这里的常客,服务员看到他们,直接带他们去了二楼。
二楼假山流水,一步一景,包厢的门窗沿用苏式园林的设计,灯光透过木雕的轮廓映射在墙壁和地面,整体的氛围不像是餐厅,更像是月光映射下的私人庭院,处处精致典雅。
明华很少吃粤菜,没想到第一次就来了如此重量级餐厅。
宣斐既然是这里的常客,想来并非普通人,他的衣着和谈吐也印证了这一点。
在包厢就坐后,宣斐把菜单递给明华:“后厨的师傅都是广州人,其中还有一位是粤菜系大师级人物,这里菜品的味道很正宗,你看看有没有感兴趣的。”
明华接过菜单,大致看了看,他对粤菜了解不多,就把菜单重新推向宣斐:“粤菜我吃的少,不太会点,你来吧,我没有忌口。”
听他这样说,宣斐就没有再客气,打开菜单和服务员说了一些菜式的名字。
等着上菜的间隙,明华主动开口:“宣先生是杭城本地人吗?”
宣斐笑了笑:“不用这么客气,叫我宣斐就好。我是在北城长大,妈妈是杭城人,偶尔会带我过来小住。”
那六年前初见的木屋极有可能就是宣斐姥姥家。
十几分钟后开始上菜,红烧乳鸽、白切鸡、干炒牛河、虾饺皇等摆满了餐桌,最后上的是一道汤——猪肚鸡,盖子掀开后奶白色的汤汁仍在沸腾,随着冉冉升起的热气鲜香铺面而来。
宣斐拿起明华手边的碗盛了两勺汤,再把汤碗递向明华:“猪肚鸡是这里的招牌,用的都是养了一年以上的走地鸡,肉质紧实,小火慢炖,正适合这个季节来喝。”
明华接过后喝了一口,汤汁浓郁,没有半点猪肚的腥味,鸡肉吃起来也确实比一般店内的更有嚼劲,微辣的胡椒融入汤中,让整个胃都变得暖融融的,一碗喝下去,似乎驱除了整个冬天郁积的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