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你不信?我爸爸妈妈是检察院的,那天我在他们卧室门前悄悄听到的——绝密情报,至今还没公布呢!你可别说给别人听。”
男生:“知道啦知道啦……”
谷向颉:“……”
好刻意的送线索方式,有种“塔”看他太菜了强行投喂的感觉……
不过,根据“契诃夫之枪戏剧性原则”:“如果一支上了膛的枪不会开火,就不能把它放在台上。”一个故事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应该直接影响到整体,既然“塔”已经将“逃犯”这一设定强制性输出给玩家,那么这个剧本迟早有要用到这个设定的时候。
那么这个剧本的关键词可能是:李华,校园、杀人犯,星期一。
刹那间,谷向颉听到脑海中线索连成线的声音。
原来如此!
剧本名字叫《李华与永远的星期一》,这乍一看难以理解,那么如果将其改成“李华永远留在了星期一这一天”不就可以理解了吗?!
他,是一个阳光正直,成绩优奕的高三学生。却在星期一这一天,被犯罪分子的阴影笼罩。那一天,他的尸体被沉入幽深的湖水中,灵魂也随湖水而冰冷……
不,他不甘!他不愿沦为渺小的亡魂!
于是,他的意念引来了“玩家”,而“玩家”的任务,就是代替“李华”,在这一天存活下来!
谷向颉都替“塔”规划好了:玩家逃出生天算普通通关,玩家反杀杀人犯算完美通关,还可以给点小成就啥的。
合理,太合理了!
探索了一天一无所获的挫败感一扫而空,谷向颉松了一口气,看同桌埋头刷题都没有那么枯燥无味了。
不过平心而论,谷向颉肯定是不喜欢冒险的。对他来说,安稳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谁也不知道在“剧本”中死亡会给现实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他本人是个无限流天赋型选手还好,但他既没有金手指,也没有主角般一猜就中的灵光,还是老实苟着好。
谷向颉习惯了往好处想问题,也一直在尽力压下心底隐隐的不安。到了九点钟,学生们随着铃声涌出。谷向颉拎包站起身,扫视教室一圈,最后确认信息。
周一扔下笔,摇摇晃晃地从座位上起来,望着教室前方。
谷向颉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李红刚刚打开了扫除柜柜门,因为她是今天的值日生。王明腻腻歪歪地赖在李红身上,撒娇似的说些什么。
周一沉默地注视了一会儿,转头,看向谷向颉:“华哥,再见。”
谷向颉点头,看来李华平时离校也很快。他背起包,离开前扫了一眼教室门口:一个红色的大行李箱正端正的立在后门。今天是星期一,所以有的住校生会带行李箱来学校,倒也正常。
他知道自己一定错过很多线索,但是没关系。第一,这一整天还没有过完,李华的一天也没有结束。第二,剧本导入时提到过,他还有“五次机会”,剧本不会设计无意义的东西,想要第一次就推理出所有东西本来就是不切实际的。
要紧的是:通关,然后找到杜飞扬。
*
将自行车骑出风驰电掣的程度,谷向颉有惊无险地回到了李华的家。
和李华父母打过招呼,谷向颉回到房间,坐在旋转办公椅上一遍转一边沉思。
……奇怪,没有触发杀人犯的情节。
还是说,杀人犯会潜入李华的家里……?
谷向颉脑中闪过一些曾经看过的美国恐怖电影片段,自嘲笑笑,知道这种想法太过无厘头。
怎么可能这么简单,这可是一个复杂生动的“剧本”啊。
谷向颉在高中时期最擅长的就是刷题。通过刷题,他总结出一个道理:如果你顺利解出了题目,但题干中还有条件没有用上时,那你一定是解错了。
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结果甚至一开始的假设是错的,每一次的论证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正确的而非求出真正的结果。其实在剧本里也是一样的——没有用不上的东西,只有没分析到位的信息和不熟练的玩家。
思绪回转,谷向颉继续专注于这个剧本本身。
李华的房间很干净,桌面上没有什么可以体现他兴趣爱好的东西。谷向颉没着急翻箱倒柜地探索蛛丝马迹,而是把目光放在了桌子上的台式电脑上。
他记得“剧本”这么说过:
【李华的一天,从给笔友写信结束。】
最后一步,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