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全是普卡。
换号重来。
屏幕被一分为二,左边是缩小版抽卡网页,右边是绿油油的表格,比欧的手在抽卡、打表之间移动。
大量的抽卡让他有些失去冷静,但打表行为又透露出残存的理智。
设定的当日抽卡次数已至上限,比欧将身子甩进椅子:“果然,又是这样。”
他今天总共抽了50发,一个隐藏也没有,就连SR都少得可怜。
许愿什么,实在是太不灵验了。许愿无数次隐藏,一次也中不了,全是普卡;许愿SSR,最高只能中SR。反而不许愿,还有几率掉落SSR。
惨痛的实践让比欧得出经验:“下次我要反向许愿,只许N卡。”
他从椅子上跳起,用迷你马克笔在墙上白板处标记:
5089年5月9日,已完成抽卡(打勾)。
下次抽卡时间在5月10号至16号,需要翻看黄历,选择最合适的时间。
防止失控抽卡,当日上限依旧为10抽,总发数50发。只许愿出N卡,只许愿出N卡。
看来疯狂中还尚存理智,迪弗内心轻叹,比欧跳到迪弗跟前:“是不是不空落落的了?我的抽卡是不是很专业。”
“是是,专业。”从打表到时间和数量设置,确实有超乎常人的冷静,可迪弗不解,“可为何你会沉迷于此?”
“唉,好奇心作祟。”
比欧未曾想过自己也有成为氪金玩家一天。
“抽卡就是时尚”的口号他天天听,真去试抽,还是卡片制造商在蜗牛房旁宣传,新用户免费试抽3发。
免费?不抽白不抽。
他倒要看看这个抽卡有什么让人着迷的。
怎么停不下来。
不行不行要克制,赶紧想个办法。
概率,对,分析概率。隐藏、SSR加起来才6%,普卡概率百分之八九十,怎么看都只能抽中普卡吧。
可是新用户半价啊,不抽又好像亏了,万一他就是这6%呢。
比欧又试了几发,发觉有异,在场的所有人抽出来的几乎都是普卡。
而页面上写着的首发时间距今已过一个月,他恍然大悟:“先抽的容易出高卡位,按比例分,起初都是公平的,但前面抽卡若是出了很多高卡位,余下的好卡概率会降低。”
也不乏有人运气糟糕,连出普卡。
可发行方为了吸引更多人前来抽卡,会先上调池子中高卡位的概率。为求平衡,后来者的概率会被挪移至先发者。
“所以你的感受是……”迪弗本想比欧会坚定断绝抽卡念头,或是狠狠吐槽无良卡商一番,谁想比欧:“早抽早享受。我以后都要冲首发。”
“你说的不错,但这是推测,”迪弗不觉得发行方会好心到公布抽卡操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数学角度分析概率,只有数量越大或是次数越多,概率才会越接近预测。”
比欧:“你说的对,我之后要再多抽几百发。抽完收手。”
比欧每次定下收手目标,下一秒就会被狂塞抽卡券。
最后一次的目标从未实现过,9折、8折的抽卡券源源不断涌出,不用又亏了,好吧,今天就抽几发吧,起码把券用完。
结果——五发,十发,一百发……
“你说你最多一次抽了多少,一百多发?”迪弗睁大了双眼,他能听见金币滚滚流动的声响,流进池子里,扑通一下再无踪影。
“电子卡不贵的,一发也就456块吧。”比欧感到庆幸,比起买各类实物盲袋,这可是划算多了,“还能直接线上交换。”
比欧神秘一笑,点开个人主页,上面还有他第一个30发送的装饰(永久有效),第一个50发送的5折抽卡券(已使用)。
“而且我和你说,每满一百发还能免费抽一次! 怎么样,是不是很值。”
迪弗僵硬地拍手,比欧似乎大受鼓舞:“我开了无数个账号,最后发现,号的欧气程度和号龄、消费额度、优惠使用次数有关。”
“作为一个心里有谱的人,虽然没有彻底断抽卡,但也顺利戒掉几个卡池了。”他将已经集齐全套卡片的池子展示给迪弗,“要是实在抽不到,还可以和别人互换。”
“你说怎样才能戒掉一个卡池?要的全都all in,就自然收手了。”
迪弗:感觉是被卖了还会说快点卖好期待的那种人……
看来一旦沾上抽卡,就会疯狂。因为人的赌瘾可以被激发,从定价调低、优惠券的随机发放,到不同抽卡次数的奖励,无一不在诱使抽卡者们继续。
有人会为了概率极低的高卡位一博,有人会为了集齐一套而反复尝试。
少量尚能理解,若是每天都离不开,一接触电子设备就想抽卡,这才可怕。于迪弗而言,此类行为常见,但过于疯狂。
如何才能让一个沉迷抽卡的卡徒从窄门中走出,进入广阔的现实世界,解决之道并不在于他人,而在自身。
比欧的自救之道是设定当日上限,权衡比对概率,以及抽爽会自动进入倦怠期。
他人的自救之道只能自己去寻。
迪弗思考再三,也无法找到劝说之法,他只能感慨:“唉,要是我们能永远保持理智就好了。”
比欧关闭页面后随口问道:“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能一直拥有电子人的理智就好了,新微子计算机不会有很强的物欲需求,想来可以抗拒各种诱惑。”
“这你可就说错了。”比欧输入关键词,找出过往新闻报道,上面的事实与迪弗所料大相径庭。
最初的那篇报道带了点好奇的意味:卡池首次上线,电子产品也疯狂?
新微子计算机满屏的抽赏页面让人怀疑是否出了故障,多篇报道将焦点对准这类奇特的卡徒,他们的线上抽赏几乎被时刻监视。
滑过几篇大同小异的报告,这篇报道的态度则截然不同:欠债不还,无耻之辈竟是它?
报道中进行电子产品抽卡率统计,除却未发生变异的,余下近乎九成的电子产品都参加过抽卡,他们的欠债率居高不下。
每个参加抽卡的电子怪端都有过欠款。深挖原因,是电子产品的机制弊端,每次重启,所有记忆都会清零,他们会忘记自己欠债的事实。
最新一篇报道则停留在:出厂设置再改造,电子产品抽卡遗憾落幕。
乍看标题似懂非懂,一看内容便分外清晰,电子产品疯狂抽卡的行为背后,是出厂设置所致,为了不干扰北陆经济,厂商对未出场的电子产品进行重置,即使发生变异,拥有生命,他们也不会再对抽卡提起兴趣。
迪弗看到这不由问道:“那已经产生变异的电子产品呢?”
“那只能集中销毁了。”迪弗诧异又震惊的神情让比欧一顿,解释道,“是记忆销毁,只要把他们的记忆除去,重新设定程序,就和新出场的无差了。”
“还有一点,他们得还清欠款,否则就会被当成社会有害垃圾,送入回收站解体。”
“解体后的残片依旧会用于还债。”
迪弗:唉,所以究竟是谁先发明的抽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