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从西见到姜咹的时候,她正在院子里散步。小红搀着她跟他说老百姓对永献帝的爱戴。
“哎呀,安公公,您是不知道啦,陛下推行的简笔字现在在民间可是不得了呢!奴婢隔壁家的老婆婆,七十多岁了哦,还拿着树枝在地上划,说是总算圆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她呀,小的时候就想学写字,可惜咱们这啊,不兴女子读书,她家又穷,所以就没学过。现在她家里儿子孙子一大堆,她又到了该享福的年纪,竟有了兴致和机会来学写字。安公公,您说好不好笑啊?嘻嘻!”
姜咹奇怪的问道:“这又什么好笑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老婆婆的精神值得嘉奖,我要建议陛下专门嘉奖一下这个老婆婆!”
“啊?安公公,您说的是真的吗?可是女人家哪有读书识字的啊?”
“以前是没有,以后为什么就不能有?再说了,小红,要是你读书识字了,你还会进宫来伺候我吗?”
“那肯定不会啊!我要是读了书识了字,我肯定就跟隔壁那老婆婆的大儿子一样,进城找份管账或者文书的工作,又何必来受人白眼呢!”
“就是啊!小红,那你还不想学读书写字吗?”
“我想啊!可是现在我已经进了宫,还怎么读书识字呢?”
“你只是进了宫,又不是被挖了眼看不见,怎么就不能读书识字?我看着小兰好像就时不时在抱着树枝写什么,你跟她学学呀!就是进了宫,识字的和不识字的待遇也不一样,识字的也不用去做苦力活。你想想是不是?”
看着小红若有所思,姜咹不再说话让她自己想明白,转身就看到院门处站着的永献帝和乔从西,她脸上一喜,给永献帝见了礼,“乔从西,你今天怎么有空来看我?”
永献帝想拦住她不让她行礼,“别别别,小安子,你还没好呢!”还是没拦住她。
乔从西笑道:“陛下放了微臣去江南道的余杭镇任县令,过几日便要走。所以今天微臣就求了陛下来见见你,不然等下次见面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姜咹原本高兴的脸色听到这话后就淡了下来,“哎,还以为你能一直在京城里呢。”乔从西走了后,她也就没什么人可以说心里话了。
乔从西想到俩人的分别,也很难过,只好强颜欢笑道:“到时候你要是有空,欢迎你到余杭来找我玩。”说完想到如今的交通,也就说不下去了。
这不是现代,建康去余姚几个小时高铁就可以了,现代不是有句话吗?从前的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边的小红想了想,疑惑的问道:“安公公,虽然建康离余姚不远,来回走起来也得几天。可是咱也不会一辈子见不着吧?”
乔从西今日才得知自己要去余杭任职,也没查过两地的距离,并不知道两地不过相距两百多公里,其实算不得远。
永献帝倒是知道两地相隔不远,不过看着俩人突然如要生死相隔的模样觉得分外好笑,这才没提醒他们。
姜咹这才想起来,建康就是现代的南京,“啊!那我有时间就去找你玩。”
接着又想到自己自从来了这里后就一直困在皇宫,立刻也生了想出去看看的意思,“陛下,小安子能不能向你请个假,乔大人此番前往余杭任职,小人也想去看看。”
说到出宫,她脸色都亮了起来,好像那是再顺意不过的事情。
永献帝刚看完他们的笑话,现在自己就尴尬了,犹豫道:“这,你身子还没好,乔爱卿可是过几日就要走的,我怕到时候你身子受不了。”永献帝不想让小安子走,他一走,他更觉得宫里不安全了。
乔从西看了看永献帝,又看了看姜咹,知道她是真的很想出宫,现代人谁能受得了在皇宫这样的地方待一辈子?
想到姜咹年纪轻轻一路为永献帝出谋划策,也该出去放松一下心情,于是他道——
“陛下,您看要不这样?微臣过几日先行去往余杭打点一番,熟悉一下当地情况,毕竟微臣去那是要当县令治理余杭的。微臣想,等到微臣彻底熟悉了当地环境,那时姜安的身子应该也已经恢复的差不多,能出远门。微臣便在余杭等着他来,趁此机会带他四处走走,既是替陛下看看这天下,也好让他散散心。”
永献帝看着姜咹,她听到乔从西的提议就笑得合不拢嘴,可见是很喜欢的,他心里颇有些不好受,转念一想,之前小安子答应要带自己去宫外看看的,如今既然决定先去余杭,他为什么不能跟着?到时候俩人一起就是了!于是就松了口——
“既然小安子执意想出宫走走,朕也就不拦着了。乔爱卿,你先出发去余杭,到时候朕自会派人送小安子过去看看的。”
姜咹瞬间就高兴地眉飞色舞起来,虽然这几天她看郑十三觉得有点陌生,也恨不得抱着他亲几口,她总算可以离开这个压抑的牢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