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穿成开国皇帝的病弱幼子 > 第80章 初晤

第80章 初晤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蒙石也不避他的目光,静静凝视片刻,不置可否。

“王爷仁心,老城佩服。但边地粗鄙,或许难以令王爷施展才华。”

旭昉微微一笑,摇头道。

“将军谬赞了。或许将军也听闻过孤旧年在京中曾试过不少民生营造之策,譬如眼前这玻璃,本意是为了供寻常百姓也能使用遮风避寒,亦可保证家中光线充裕。不过如今多用在官宦门庭,倒与孤初衷有违。”

旭昉略作停顿,声音又温和了许多。

“封地诸事,孤不急于求成,也不求一日之功,更不求大兴土木、耗费民力。孤年尚幼,将军掌兵多年,边地安稳多仰赖将军勇猛,兵事一道,孤不多插手。如今,只望能循序渐进地梳理各坊事务,譬如旧年边地流民繁多,未及登记便已四散,致使册目紊乱;孤此次便想先立‘户籍制’,明确各村、坊籍贯人数,以便民生安定,赈济有序,赋税公平,不再让百姓无籍漂流。”

蒙石初闻此语神情平淡,并未动容,只淡淡颔首,似听非听,目中犹带几分试探与疑虑。

旭昉亦不焦急,语调沉静如初,继续道。

“此外,孤在京中曾与工部合力试造改良水车和翻车,以便农家耕作省力增产,亦有意推广至边地丘陇之地;临城疫时种痘之事你应也有所知,防控疫疾扩散;红薯、棉花推广等民生项目,我自不必多说……”

旭昉抿了一口酒,微顿后笑言:

“仓储一事,将军若不嫌烦,孤也愿略陈浅见。昔年在京,孤曾托问民园遣人入数郡,细查府粮与常平仓存耗,亦广纳百姓陈言。其时拟与御史台共议,设交叉巡督之制,以防积谷腐坏、仓吏中饱。”

他说到此处,语气一缓,目光落向杯中酒。他已细细查过这名老将行事作风,才会拿民生项目坦诚相待,他也相信这个可以打动他。

“只惜彼时未及推行。今至大宁,若仓储尚有可为,孤愿先行试策。成则利民,不成亦当担责……”

蒙石初时只是听着,面上神色依旧平静。但随着旭昉缓缓诉来,他却逐渐坐直,神情间微微有了变化。

他在边地多年,最清楚寻常农户耕作艰难,最知晓疫病难控,更明白每次荒年赈粮入仓之后,总难免有人动气歪心思,致使真正到百姓手里的往往少了大半。

蒙石脸上终于开始渐渐有了几分凝重,甚至隐隐流露出一丝动容。

他自诩开国元勋,纵横疆场三十载,戍守边疆十余年,杀敌无数,心底虽已生倦意,却仍为手下数万弟兄谋一个体面出路,他并非不顾百姓疾苦,只是军务繁杂,难免有所疏漏,偏又无人能够真正替他分忧,哪怕有,又缺势力缺实力,难以进行彻底的改变。

眼前这位年轻藩王,病弱瘦削,却未曾半句提及兵权,言语之间亦是无半点交锋之意,所言所虑竟皆是在民生疾苦之上。这些举措,无一不切中边地多年难解之弊。

蒙石只觉胸口微沉,眸色渐渐柔和了几分,仿佛通过他看到了多年前与元帝并肩打天下之时,那时的他们,挥斥方遒,少年意气,所思所想,也很简单直白,就想着给老百姓争口饱饭吃。那会儿他们穷得叮当响,可一提起“让大家伙儿有饭吃”,谁也没打过退堂鼓。时光荏苒,初心已被太多太多的东西掩盖,但最纯粹的东西却还是藏在心底。

岁月太久,江山终定。元帝高居九重,而他仍披甲未卸,守着这最后一线边疆。朝局风变,旧人散落,他久未再见这样的语气、这样的神情——

像是,这些话,他们年轻时也曾说过。这样的光,他们年轻时,也曾有过。

他声音多了一丝诚意和郑重。

“王爷所虑,确非虚言,若果真实施得当,必能使边地百姓受益无穷。”

旭昉眸中笑意温和淡然,再次真诚道。

“孤来此地,并非为了夺权弄兵,将军驻守此地多年,孤深知边境之稳与将军之功密不可分,更无心与将军为难,孤所图唯有与将军一道,报境安民,令我大兴百姓不再受兵灾流离之苦。”

旭昉此言落下,厅中安静片刻,蒙石久久未言,竟低头沉吟起来。

片刻后,他才重新抬头看向旭昉,目光疑虑凝重已大多消散,终究缓缓拱手。

“王爷此心,老臣明白了。”

旭昉神情柔和,举盏向蒙石轻轻示意,二人视线相接,终将酒饮尽。

席间灯火明灭,厅中二人心腹均无人敢言,唯有蒙石深深注视着旭昉,他虽未全然放下戒心,但心底已隐隐生出几分信任之意。他微微垂眸,自语般叹道。

“王爷所言,若能得成,何止我蒙某,大宁卫数万兵民,亦将铭记于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