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70后妈修炼手册 > 第16章 第 16 章

第16章 第 1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怎么不买,不是想要吗?”宋祈年看叶怡犹豫一下还是没有买那条大鱼,挑了一条小的。摊子上的老乡也说,“妹子,这条大的好,抱子了,比那个小的好吃!”

“买多了天气热放不了,就是尝个味道就买小的吧。”说归说,听老乡一直热情地说那条大的好,见他们带着小孩还说小孩子怕刺正好可以吃鱼籽,叶怡想想还是要了大的。

带孩子确实不方便,叶怡一手牵一个,买好东西负责给钱,宋祈年就负责提袋子。

是那种外面写着“尿素”之前用来装肥料的麻皮口袋,叶怡从王淑兰那里要的。小时候在村里,叶怡还穿过这种袋子做的衣服。但老宋津贴不低,家里孩子也少,这种袋子基本都没用,叶怡看见就要了两个,她为了赶集已经准备多时了。

买完肉,叶怡看见一些山货,又兴冲冲地上去买核桃,老人讲究以形补形,都说核桃补脑,孩子吃了最好。而且这些都被熏干了,根本不愁放,叶怡买了半袋子,到了城里,这些东西她也吃的少了,偶尔尝一尝还是很香的。

这些老乡带来的东西都是自家种的,比供销社和市场的都要好,还不要票,叶怡简直控制不住花钱的手,宋祈年两只手上的袋子装的满满当当,就连宋铭辉不牵着的那只右手上也提了东西。

大中午的又热,一家人慢吞吞地走,脸上都是汗,实在受不了了,找了个靠边的凉粉摊子坐下休息会儿。这个卖凉粉的大娘挺爱干净,灰大,她所有的东西都用白纱布盖的严严实实的。

省城这边凉粉少见,叶怡在全水倒是经常吃凉粉,筒子楼里的大小媳妇们也都会做。凉粉有白色的和黄色的,白色的用豌豆淀粉做,黄色的用豌豆粉做,叶怡更喜欢黄色的,豌豆的香味更厚重一点。

大娘摊子上只有黄色,晶莹剔透的一个气泡也没有,叶怡一看就知道肯定好吃。这样的黄凉粉不是用干粉做出来的,而是泡好的豌豆加水撵成浆水一点点熬出来的。

而且做凉粉过滤出来的黄粉水,凉凉的有股豌豆的香甜味也特别好喝,一边摊主都会免费提供。

四个人坐下,三个人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小少爷,叶怡拿了碗从盖着的大桶里舀了一碗黄黄的水出来,宋祈年跟在后面,叶怡就把碗递给他让他端回桌子上,自己接着盛。

“这是什么?”宋铭辉端着碗问道,又黄又清像尿一样。

“黄粉水,好喝的,你尝尝。”

三人一起尝了尝,居然都皱起眉头,片刻后才舒展开又喝下去一大口。凉凉的,夏天喝特别舒服,主要是一般凉粉的蘸料都做得辣,黄粉水还可以解辣。

叶怡要了四碗凉粉,三碗辣的,一碗不辣的。本来打算只要三碗免得小不点吃不完,转头一看,那里有一个不介意吃剩饭的,还是要了四碗。

凉粉麻辣爽口,黄粉水清亮香甜,四个人坐着好好休息了一会,一身的热意都随着汗水流去。

看看要买的东西,都买的差不多了,只差买些锅碗瓢盆。叶怡这次就不带他们了,决定自己一个人去,让宋祈年他们留在这里守东西。

“我也去,我可以帮你拎东西。”这一路,三个人都很听叶怡的话,指哪打哪,宋祈年都显得乖。

“那孩子怎么办?”

“没事,周围都是老乡,走吧。”宋祈年交接给宋铭辉负责,带着叶怡走了。

走到底还能看见河,靠近河边有几家铁匠铺子,卖得大多都是镰刀、锄头,卖锅的只有一家。宋祈年也看着新鲜,叶怡是看出来了,三个人都是生活废物,估计一出生就都在红砖小楼里,生活上样样不操心。

“诶诶诶,你要卖这个啊?”

“这个有两个把手,到时候拎着两边盛菜和清洗都方便,比家里的好!”

“……这个是村里用的。”

“村里的灶台我见过,那个锅比这个大多了。”

“这个是吊锅,就是地上挖个坑,在里面生火,梁上吊几根铁链,用铁钩子挂住两边吊起来炒菜用。”叶怡手脚比划着,想了想又说,“而且,两边火一烧烫的很,盛菜的时候根本拿不住。”

“还有这么多类型,那这个呢?”

“那个也是村里用的,你要实在喜欢两个把手,那……这个!这个不错,以后可以用来煲汤。”

叶怡拿起一个比宋祈年手上的小一些,更方正像小桶的小铁锅,把手比吊锅长很多。家里只有一口锅,多做几个菜根本换不过来,叶怡挑了挑又选了一个大一些的炒锅。

回家东西一大堆,宋祈年左右看看,找了一个带牛车的老乡,用几斤白面交换以“帮助”之名让他帮忙把一家老小和几个大口袋送回家。

晚饭时间已经过了,没有中午那么热,牛车并不好坐,晃得很,宋祈年抱着宋铭阳,身边挨着宋铭辉,再把叶怡圈怀里,还好袋子多,挡了一挡。

天边一层黄白的金光,太阳即将落下,风吹过来,小孩子的笑声跟着飘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