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通了此节,诸位大人都默不作声了。后头还有的是工夫可以动手呢!小姑娘你还嫩了点儿。
王丞相却心有戚戚,把许回嫁给齐王,这个主意是他出的。原本以为可以兵不血刃顺利地解决许回。谁知道,这许回一个小丫头片子这么难缠,让他赔了“皇子”又折兵啊!要死,官家不会嫌弃他无能吧?
齐王也想到了。他不反对娶一个貌美的王妃,却不愿讨一个母夜叉归家。这许回还真是伶牙俐齿,连这么些文官大臣都被她怼得无话可说了。他又如何招架得住?
再有,届时两人一同站班听训,他在朝堂上奖惩贬褒不都被被许回瞧见了么?那在许回面前还怎么摆丈夫气概?
不成不成。
齐王瞥了一眼许回,期期艾艾地向他爹表示想要悔婚。
既然许回眼里心里只有做官,也没人能反对,又何必赔上他呢?
谁知官家却说:“君无戏言。”
齐王傻眼了,爹,你真坑啊!
官家心里也不是滋味。天子口含天宪,原本该一言九鼎,许回的废立全在他一念之间。可他只能由着群臣和许回摆布,政令竟没什么效力。倘若连赐婚也朝令夕改,如同儿戏,岂不是让天下人嘲笑他荒唐不堪么?
于是,官家为了维护帝王那可笑的、脆弱的脸面尊严,不肯收回成命,取消婚约。
群臣于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官家给自己的儿子娶媳妇,本就是家事。齐王过几年也该就藩,谁有空理会他们?又不是太子娶妻。
许回授官这件事已成定局,官家也没心思再上朝,发了两道旨意就回后宫了。
一道是齐王与许回的赐婚手令。
另一道则是御史大夫许路明的调令。
没错许路明还是被调去当礼部尚书了。
将敌人的爪牙一根根剔除了,才方便下手么。
官家走了,大臣还不能走。几位大佬需要议事,其他的小虾米们也得上衙点卯。当然闲散官员倒可以回家休息用一顿饱饭了。
大佬们聚在政事堂商量国家大事,今天的议题就是给许回派个什么官。
有人主张将其踢出六部,随便按一个散官闲差打发了也就是了。
有人反对,偏要将许回放在极为核心的衙门里,这样才好动手脚,抓住她的错漏,一举将她打出朝堂。
赵丞相却说:“糊涂!那许回分明同许路明是一路货色,不要财不要权只要名。偏还是个女人,连色字也不好动手,又赐婚给了……哪能被你们轻易抓住把柄?我看竟还是把她扔去大理寺当一个佐官吧!正八品,很合适。”
有人不知其意,让许回去大理寺当一个大理寺丞,这能消灭她吗?
赵丞相又说:“她既然张口圣人闭口祖宗,想必读书读迂了,只知道仁义教化,不懂得什么是律法森严。这样的人怎么有胆量定别人的罪呢?只怕看见囚犯跪地求饶就慌了神,如何审案子?更不用谈那些骇人的刑罚了。”
众人恍然大悟,一起奉承赵丞相,称赞他智珠在握,是大魏的顶梁柱。
唯独王丞相沉默不语。他固然讨厌许回离经叛道,可他同样不屑于这样下作的手段。利用君子对圣人的仰慕之情去攻讦君子,小人行径!
钱参知觑着王丞相的脸色,意有所指地说:“赵大相公心忧天下,维护正道,可有些人就不一定了。”
孙参知是个不粘锅,害怕矛盾升级,连忙打圆场,“实在是那许回太狡猾了。朝堂重臣同仇敌忾,只是不愿我大魏朝再出现女子主政之事,没有私心。”
赵丞相不紧不慢地抚着胡须,明显是暗示钱参知接着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