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路明当堂替女儿辩解,说她谨守国法,非但无罪,还应嘉奖。
跟着吃挂落的礼部郎中此时打起了圆场。毕竟许路明马上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了。
“齐王为了保全国法尊严,不吝惜千金之体,和明辨是非的许娘子恰是一对贤伉俪呀!臣谨为官家贺,有此佳儿佳妇,实乃国之大幸!”
官家听见臣子这么说,也不好多说什么,便抬手将许回的委任状通晓六部了。
孙参知意识到大势已去,如丧考妣,悔不当初!
他垂头丧气地迈出殿门,望着天边落日余晖和孤飞倦鸟,一时竟倍感凄凉,失去斗志。
也许,许回命里就该当官,有文曲星在天上保佑她,任凭他们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
否则,为什么偏偏他就来晚了一步呢?就和许回的委任状这么擦肩而过呢?
竟还是认命吧!再折腾下去,保不齐老天要怪罪他们。
这时,另外几位老大人也赶到了,他们顾不上收拾齐整,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样,赶上了吗?”
孙参知绝望地摇摇头。
几位老大人对视一眼,饮恨而归。
日子还长着呢,等着瞧吧!
却说许路明带着好消息回了家,心情那是特别复杂。
一则喜女儿固守节操、不惧强权,不堕先祖威名;一则忧齐王骄横跋扈、玩弄律法,望之不似良配。
许回见父亲归家,连忙出门迎接,垂首问好。
许路明抚着胡须,先是对着女儿点评了一番她的行为,又鞭策了两句。
而后才说:“朝廷对你的安排已经下来了,圣上点你去大理寺赴任,等明日琼林宴结束之后,就该上衙了。”
许回大喜过望,期盼着能早日施展抱负,为民请命。
吴妈也替许回高兴。
三人一同用过晚膳,这才等来了送礼服的官差。
许回恭敬地接了东西,这才问:“不知这礼服尺寸几何?”
“先时没料到这件事,这是按榜眼的尺寸做的,娘子将就些吧!”
“官家已然明发圣旨,尔等不若现下改了,总还有些时间。”
“娘子莫要为难我等,这衣服有总比没有好,不合身也是娘子强求而来的缘故。天快要黑了,我等还须回宫复命,告辞。”
这些人说了一通意有所指的话便离开了。
吴妈抖落了朱红的礼服,将它对着许回一比,这衣服能穿下两个许回。
早听说榜眼身长九尺,生得孔武有力,果然名不虚传。
她焦急地说:“这起子人想要叫娘子难堪呢!还有些工夫,我去给娘子改小些。”
许路明叹了一口气,“这是宫里的手艺,经年的绣娘缝制而成,只怕来不及了。”
许回用手揉搓着礼服,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路明看着失望的女儿,又说:“我当年赴琼林宴的礼服倒还留着,不若你穿我礼服去?虽还大些,却比这件要体面得多。”
许回摇头拒绝了,“雷霆雨露俱是天恩。这长袍既然是官家赐下的,却之不恭,怎么能私自更改呢?明日,我便穿着它前去赴宴。”
许路明眼见女儿刚正不阿,不知是喜是悲。正想着点拨两句的时候,许回忽而说话了。
“齐王从谏如流,爹不妨将点评《孟子》的著作赠予他,也好叫他能时时聆听圣人的教诲。”
许路明思量了半晌,最终还是忍痛割爱了。
许回让他送给齐王的,不是普通的雕版印刷《孟子》,而是几十年前一位当世大儒的手抄本。大儒已经去世了,可他每每翻阅此书,都好像在同逝者对话。于是他一有所得,便将感悟用簪花小楷写在空白处,希冀逝者能沟通天地,看见他的观点。
但女儿说得对,劝谏齐王迫在眉睫。倘若他和大儒能联手将齐王引回正道,才算发挥了这本书的真正作用。想必圣人知道了,也会高兴。
教化,实乃圣人所恳切之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