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施仁领着一众弟子当堂诘问许回,百姓都站在他身后。可时异事殊,许回有理有据,驳斥了施仁,百姓又觉得许回是个能秉公执法的好官了。民心向背,只在一念之间。
昔年,施仁靠着干预司法,在朝野间博得了不少美名。各地的读书人不远万里投到他的门下,以为他果真是当代圣人,肯为百姓发声。
他靠着这一招无往不利,谁料想竟然在许回这里翻船了。为了保住自己为民请命的招牌,他只好硬着头皮强撑。
“我愿为陶二郎辩护,替他张目,请大人准许。”
许回欣然点头,“善哉。你既是陶二郎的辩士,自然有资格踏上公堂。”说着,许回又扫了一眼施仁的弟子,“至于尔等,与案件并不相干。来人,将他们轰出去!”
差役都得了吕寺卿的吩咐,让他们务必遵照许寺丞的指派。又兼许寺丞事事占据上风,他们更加有底气。此时听上头说话,便即刻拿起棍棒将施仁的弟子都驱赶到了门外。
施仁的弟子原本不放心师父,不愿离去,可望着凶神恶煞的差役,只好自觉退场。
施仁见状,连忙说:“清场结束,大人可以审案了吧?”
许回摇摇头,“陶二郎有了辩士,金三娘却没有,不妥不妥,竟还是改日再审吧!”
施仁悲愤呐喊,“金三娘德行有亏,天下谁人愿意替她辩护?莫不是一日未替金三娘寻着辩士,一日便不审案呢?”
有没有搞错啊,你这时候拖延,他还等着这桩案子翻身呢!
许回皱眉,“施先生慎言!此案尚未审理,你怎能妄下断言,栽赃于她!”
施仁把牙都咬碎了,“是某失言。可案件审理应当从快从速,尽早还受害者一个清白,也还天下一个公道!如何能一日推过一日,最后草草了事?”
许回慢条斯理地说:“子曰:‘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昧求快,只会好心办坏事,须知事缓则圆的道理。”
横竖是你有理,施仁赌气地说:“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那便请大人想个两全的法子吧!”总之,我跟你耗到底!
许回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大声问道:“尔等可有人愿意为金三娘辩护?”
围观的百姓面面相觑,却无一人答话。
许回又说:“来人,写一张告示,就说大理寺欲替金三娘寻一辩士,有意者可揭榜而来。便就张贴在门外。”
自有人领命而去。
许回点点头,“看来今日是寻不到了,若有人揭榜而来,再行公审,今日便退衙罢。”
施仁抵死不从,洋洋洒洒说了许多话,指责许回失职,不该拖延时间。
许回闭目假寐并不说话。
直到人群中传来一个声音——“我愿。”
许回猛地一下睁开眼睛。
三鸽高兴地说:“是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