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又说起罪犯判刑的事,陆云初恶狠狠说:“要么死刑要么死局子里。”
林知照大概能理解他的愤怒,从前裴大人就嫉恶如仇,惩治过不少贪官污吏,这些事在锦城大小势力中传得沸沸扬扬,只是大多数都以为此人是好美名。
正事讲完,陆云初忽然灵光一闪,想起第一次进障林知照说的话:“知照,你上上回还说在障里生人的意识比较混沌,可我觉得齐晖他们好像挺清醒啊?”
他自己不必再提,可能真就是传说中的天选之子,就算见到鬼脑子也依然是清醒的。
林知照暗暗吐槽了一下他时好时坏的记忆能力,说:“不同人在障里受到的影响不同,齐晖他们反应不明显,但不代表没有。”
他看了眼陆云初,继续说完后面的话:“有一部分人除外。”
陆云初脸上一喜:“我就算这类人吧,那我可以多跟你一起进障,熟能生巧,我一定不给你拖后腿。”
自从猜出林知照的身份,他的态度越发自然不少。
“……你不是灵诡处的人,还是不要多冒险。”林知照轻声说。
如果世上还有鬼神,像陆云初这样进障几乎不受影响的人就很有做大师甚至是天师的潜质。
陆云初不高兴了,直勾勾对着他小声念叨:“我不是你们灵诡处的编外人员嘛……”
林知照又想,如果陆云初真去做了天师,这样的性子怕是很难取信于人。
“不说这个了,我下一场戏在晚上,啧,还跟资源咖有场戏。”陆云初跟他并肩坐到旁边空教室里,“你待会儿回去吗,还是跟我吃个饭再回?”
林知照摁亮手机给他看日期:“今天周五,我得回去吃。”
陆云初趴到桌子上侧着头看他:“唉,我只能缺席了,有点想念清姨的手艺了…那你帮我多吃几口。”
林知照觉得他在自己面前好像越来越随意了,有时候像是撒娇,实在让他…大开眼界,只是偶尔心中会有股奇怪的感觉。
他嘴角微微翘起,喉结一滚:“好。”
陆云初突然喊他:“知照。”
林知照歪头看过去:“嗯?”
陆云初笑说:“没事,我就叫叫你。”
林知照垂下双目:“我得走了,我打车回去。”
陆云初坐正身体:“那你路上小心。”
林知照看着他忽然想到在网上看见的某种大型犬:“……嗯。”
离开前他问陆云初拍的剧叫什么名字,陆云初说“我于星夜许愿,我演许季安”,乍一听像普通爱情剧。
坐上出租车的林知照翻到跟陆正兴的聊天页面,上面有个文件名是“《我于星夜许愿》-礼学篇”。
这部剧的古代背景在鸿朝末年,差不多在鹿安初期。
林知照在网上搜了下“明月照影”的小说,女主叫傅明月,男主叫靳瑛,配角栏里写着许季安。
这几个名字算不得熟悉,却也有所耳闻,而且都是苍云山的弟子。
鹿安中期以前的苍云山,是真正的修仙大宗。
因为在那之前,这个世界真的有仙人存在……
黄昏时分,天色缓缓暗下去。
林知照偏过头看着半开的车窗外急速后撤的高楼,额前碎发被风吹开。或许是因为这些名字,他忽地想起一桩旧事。
那是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十六岁的乾治帝夜松云如往常一样召临安公子入宫,烹茶赏乐,闲谈趣事。
夜松云是个酷爱吟诗作乐的人,他做不来不怒自威玩弄人心的帝王,更像是游戏人间的富贵闲人。
而萧太后很是体面,给他这傀儡皇帝选了一位自苍云山入世的老师,裴曦,此人工于心计,善帝王心术,面上却没什么野心,好似真是个一心为国的良臣。
林安时常入宫伴驾,听夜松云跟自己说着从宫人那里听来的诡闻轶事,甚至还曾醉言要脱下这身龙袍去游历人间,做个只论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的江湖术士,也好过被日日困在宫墙中,求生求死皆无路。
而这日直至酉正时分,林安还被留在皇宫听夜松云跟他絮叨。
裴曦屏退宫人入殿时,伴着乾治帝懒散说话的声音,林安正坐在一侧抚琴,他只着一袭素白长衫,玉簪半挽起发,宽大袖袍随手上动作起落。
青年面如冠玉,神色平和,眼瞧着没有初见时那般羸弱,指尖琴弦拨动,奏出一曲慷慨激昂的乐调。
托腮倚在桌案上的夜松云迟了些才发觉他的到来,顿时敛起先前的笑。
“老师怎么这个时候过来,”夜松云稍稍坐正了身体,语气比之前沾了点冷意,“朕这里可没有给老师备膳。”
裴曦凉凉看了他一眼,躬身行礼,夜松云看了他一会儿,让他平身,而后裴曦便挪到另一侧,直直望着分毫不受干扰的林安。
只待曲毕,林安起身向乾治帝拱了拱手:“陛下,草民该告退了。”
夜松云有些不爽,但裴曦在侧,如猛虎时刻窥探着,心中很是不爽快,只好命随侍送他出宫。
不料裴曦却突然开口:“林公子琴艺实在了得,在下也听旁人弹过这曲《广陵散》,靡靡之音,不堪入耳。”
林安抬眸看他,语气过分温和:“裴大人谬赞。”
只此一句,却叫裴曦无端生出了“此人厌我非常”的念头。
林安不知他作何想,上回见面是在落雪后的宫道上,他看见这位帝师时就心生烦躁,不巧今日又碰上,心下只想快些离开。
偏裴曦仿佛跟他作对般,连乾治帝的话都抛在一旁,抬手拦他。
“前朝有一道士,名唤许季安,说起来此人与我还算同门,可惜为奸臣驱使,借什么风水之谈妄查国君秘事,林公子可知他最后落了什么下场?”
林安浅浅笑着,未受他指桑骂槐的警示影响:“裴大人,在下不信鬼神,风水与之也不可混为一谈。至于许季安,违心过甚必遭反噬。在下人微言轻,裴大人身处高位,更该好好记着。”
不曾想,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