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完安之后,就是早饭,宋鹤晴作为姑娘家,可以回房里吃,但老太太吃饭,媳妇儿都是要陪着的,往常都是邢夫人、王夫人和李纨伺候着。
今儿王熙凤入府第一天,老太太给了邢夫人和王夫人面子,让她们坐着吃,叫王熙凤和李纨伺候着,这样一来,王熙凤和李纨也能早点回去用饭。
刚回来吃了顿饭,王熙凤还没怎么休息,贾琏就带着她去了东边宁国府拜宗祠,见了贾珍和尤氏,等拜完回来,又该伺候老太太用膳了。
不过宋鹤晴过来的时候,王熙凤还是神采奕奕的样子,拉着她一个一个介绍:“这个西洋船我小时候可爱了,你瞧,扭两下就能自己走了。”
的确精巧,不知道里头的机械结构是什么样的,这个时候竟然也有这样的能人巧匠,实在是巧夺天工。
也是巧了,宋鹤晴沉迷于西洋船的时候,屋里进来一个十分俏丽的丫头,看了一眼宋鹤晴,没说话。
“什么事儿?”王熙凤扭头问。
“二奶奶,二爷房里原先那两个,想要过来给您请安奉茶,您…见还是不见?”
平儿压着声音说话,但宋鹤晴耳朵尖,还是听到了。
“不见,什么人也敢舞到我前头,不过是仗着跟二爷的日子久了些,晾着她们。”
贾宝玉没成婚院子里就有二十来个丫头,贾琏自然也不遑多让,甚至因为他的父亲是贾赦不是贾政,母亲是邢夫人不是王夫人,贾琏屋子里那两个,不等他成亲,就已经是过了明路的通房侍妾了。
像这种少爷年轻时的侍妾其实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夫人们都是容不下的。
不是因为她们都善妒,而是因为这类型的侍妾从小和少爷一起长大,熟知少爷的脾气秉性,比起亲戚们互相来往的所谓的青梅竹马,这才是真正天天在一起的青梅竹马,对正妻的威胁更大,所以夏金桂过门后第一个治的就是香菱这个摆了酒的姨娘。
王熙凤是个正常女人,她自然也是容不下的。
宋鹤晴记得红楼刚开篇贾琏就只有平儿一个通房,是王熙凤自己人,贾琏的两个通房,她在半年内先后寻出不是来,打发出去,又给贾琏换了平儿,免得说起来不好听。
宋鹤晴觉得王熙凤做的不能算错,但也不对,她太着急了些,亲自下手,弄的手脏,而且她这个人,对下人从来严苛,只怕是做的绝,所以兴儿说别人是醋罐子,她是醋瓮,早期形象立起来了,再想改变就很难了。
于是宋鹤晴开口道:“既然二嫂子有事儿,我就不多耽搁了。”她离开,王熙凤才可能去见这里两个通房。
“妹妹怎么不多留会儿,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我已经叫丫头回了。”王熙凤道。
“二嫂子今儿忙了一天也累了,我就不多叨扰了。”宋鹤晴道。
王熙凤将刚刚的丫头又叫了进来吩咐:“那平儿,你送二姑娘回去。”
王熙凤给的多,的确得来个人拿着西洋船才能回去,宋鹤晴出了门,平儿就开口:“我是二奶奶的陪嫁丫头,二姑娘唤我平儿就好。”
“平姐姐好。”
“姑娘折煞我了,我不过是小丫头而已。”
宋鹤晴没纠结称呼问题,随意开口道:“二嫂子就带了你过来吗?”
“不,除了我,还有安儿、喜儿、乐儿,我们四个一起随着姑娘陪嫁来的,当然了,二奶奶还有其他陪房人等,都跟着过来了。”
看着平儿的极清俊、极秀丽的相貌,宋鹤晴好奇道:“是不是都如姐姐一般,是美人儿?若是如此,我可要日日去二嫂子那里看美人儿了。”
平儿俏脸一红:“二姑娘打趣奴婢,我们四个,自然相貌都差不多。”
听见平儿这么说,宋鹤晴也明白为什么除开贾琏房里人,王熙凤的陪嫁丫鬟也是死的死、嫁的嫁,出去的出去了。
贾琏是何等贪花好色、喜新厌旧的人,如今娶了个天仙似的美人媳妇儿不说,媳妇儿还带来了几个美貌丫头,怎么能不多看两眼?
贾琏动了心,王熙凤定然不肯,可不就一个一个的折进去,只剩下一心为着她的平儿了。
宋鹤晴有心劝劝她事儿不要做这么绝,最后身边一个值得信任的人都没有,只是这事儿还得等合适的机会再说。
回了自己的屋子,宋鹤晴带回去的西洋船让小丫头们啧啧称奇,感叹王家果然好东西多。
这时,云簪从外头进来,带来一碗红枣桂圆汤,随后低声在宋鹤晴耳边说:
“我姐夫那边有消息了,说是已经有信儿,虽然没见到人,但找到了铺子,就叫八宝斋,我姐夫不能出京城,就叫老秀才写了信,交给铺子里的人带回去,若有回信再与姑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