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红楼]受气包靠打卡躺赢 > 第14章 香谱

第14章 香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等等,泰和三十六年?这是前朝的香谱?

宋鹤晴读书,自然也读史,读这个世界的历史,这个泰和,就是前朝的年号之一,还是前朝没有灭亡前最鼎盛的时光,如果要宋鹤晴拿自己熟悉的朝代相比,大概是盛唐。

这可是一百多年前的书,在那个书生家里指不定都传了几代人了,怪不得他又穷又困还舍不得卖出去。

书大概是好书,就是里头的方子不知道真假,宋鹤晴打算尝试一下。

只是这一尝试,她就搭进去了不少钱,香料这东西,的确是昂贵,原料稀少,卖的就贵,如果是调制好的好香,更贵,一点点就能卖几十两银子。

她做的宣和香,大概是宫廷秘制香的一种,按着谱子买回来东西,一个一个的配好,光是做这一味香,就已经一个多月了。

等宣和香终于做好了之后,宋鹤晴第一个邀请了黛玉过来闻。

她期待的问:“怎么样?”

黛玉也没问过这种香,道:“初闻有种悠悠的琥珀甜香,而后又是沉重的木制香,最后,香意夹杂着些许清凉,是加了薄荷吗?”

宋鹤晴点点头:“没错。”

“好闻,在我见过的香里头都属上品,这香叫什么名字?”黛玉问道。

“叫宣和香。”

“是个好名字,姐姐在何处买的?”

“我自己按着方子做的,妹妹想要这里还有一些,我叫人包好了给妹妹送去。”宋鹤晴道。

得到黛玉的好评,宋鹤晴有信心多了,她决定将这香卖出去。

这样的好香,不应该只留在书本中,不知哪一日就被虫蛀了,消失在时光中,更应该流传在人们的嗅觉记忆里。

想到这里,宋鹤晴又叫云簪过来道:“去叫你哥哥找一找当初那个卖香谱的书生,看看那十两银子够不够用,再给他添上一百两吧。”

既然知道这书的确是前朝的好书,那十两银子,有些太少了,算是贱卖,她不能占人家便宜。

说做就做,宋鹤晴将这香谱誊抄了一份,请云簪的哥哥交给鼓楼南街的八宝斋,按上次书信所说,乔清扬应该是半个月就到京城了。

她打算将这事儿交给乔清扬来做,一是因为云簪家里是奴籍,不能经商,她能用的就只有乔清扬这一个人,二是因为舅舅乔清扬的确是个不错的人,对她也好。

她联系到乔家之后,虽然说自己什么都不缺,但乔清扬刚刚过来,还是给她带了五百两银子,没有给她说,直接交给了云簪的哥哥麦盛,随后,每年都送一百两进来。

乔家是做生意,但五百两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贾母作为贾家地位最高的人,明面上一年的工资收入,就是每月二十两的月例银子以及一年得一回的国公夫人恩赏--二十枚的“笔锭如意”金锞子,这些加起来,也就五百两银子。

当然,贾母作为国公夫人,收入肯定不止这一项,但五百两,对于宋鹤晴而言,其实是一笔巨款。

她的首饰虽然多,但并不能都拿出去变卖,贾家家里头给三春每人都有的不行,父母长辈赐下来的不行,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她作为一个尚未长成,没有嫁人的千金小姐,其实是帮不了乔清扬什么的,但他还是愿意在年节的时候送过来银子,美名其曰——压岁钱,叫她必须收下。

这实在是帮了宋鹤晴很多,至少,她从没缺过钱花。

如今有了这生意,她也乐于和乔清扬一起做,之后三七分成,她躺在家里,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三分利,没有比这更好的生意了。

乔清扬闻了这宣和香就知道这生意可以做,心中大喜。

以一个生意人的角度,乔清扬认为这香铺生意分两种,第一种就是在各地收购香料,靠差价赚钱。

二是有自己的秘制香方,靠卖成品香赚钱,这第二个自然是比第一个要强许多的。

原材料能值几个钱?大家都能做的生意,不过赚个辛苦钱,但成品香不一样,仅此一家,想卖多少钱就能卖多少钱。

他如今靠倒卖玉器摆件挣钱,是因家乡就在玉矿旁边,又有不少签了契的匠人,所以才能将生意做到京城。

但说实在的,这其实还是第一种,矿又不是他一个人的,匠人也不是就他家里有,利润其实不高。

但香料就不一样了,实在是大有可为。

乔清扬本来和外甥女保持关系,一是的确心疼妹妹留下来的遗孤。

二是因为他还是想在京城做生意,京城人有钱,赚的也多,那长久来看,在京城有个人脉总好过没有。

国公府的小姐,就算是庶出也不能嫁的差了,十几年后,万一有个事情,也能帮衬一些,不像是从前他妹妹那样,一遇到事儿,就被人赶出京城的好。

乔清扬决定立刻就去做,赶着今年年底,就把第一个铺子开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