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是杜县人。
他父亲当长安县丞,有一次出门去,张汤当时是小孩,父亲就让他在家看门。
父亲回家后,看到老鼠偷了肉,就对张汤发怒,用鞭子打了他。
张汤掘开鼠洞,找到偷肉的老鼠和没吃完的肉,就举告老鼠的罪行,加以拷打审问,记录审问过程,反复审问,把判决的罪状报告上级,并且把老鼠和剩肉取来,当堂最后定案,把老鼠分尸处死。
他父亲看到这情景,又看到那判决辞就象老练的法官所写,特别惊讶,于是就让他学习断案的文书。
父亲死后,张汤就当了长安的官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
周阳侯田胜开始做九卿之官时,曾经被拘禁在长安,张汤尽其全力加以保护。
待田胜出狱封了侯,与张汤密切交往,并把当朝权贵一一介绍给张汤,让张汤同他们相识。
张汤在内史任职,做宁成的属官,因为张汤才华无比,宁成就向上级官府推荐,被调升为茂陵尉,主持陵墓土建工程。
武安侯田蚡当了丞相,征召张汤做内史,经常向天子推荐他,被任命为御史,让他处理案件。
他主持处理陈皇后巫蛊案件时,深入追究同党。
于是汉武帝认为他有办事能力,逐步提拔他当了太中大夫。
他与赵禹一起制定各种法律条文,务求苛刻严峻,约束在职的官吏。不久,赵禹提升为中尉又改任少府,而张汤当了廷尉,两人友好交往,张汤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赵禹。
赵禹为人廉洁傲慢,当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
三公九卿前来拜访,赵禹却始终不回访答谢,务求断绝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来往,独自一心一意地处理自己的公务。
他看到法令条文就取来,也不去复查,以求追究从属官员的隐秘的罪过。
张汤为人多诈,善施智谋控制别人。
他开始当小官时,就喜欢以权自谋私利,曾与长安富商田甲、鱼翁叔之流勾结。
待到了九卿之官时,便结交天下名士大夫,自己内心虽然同他们不合,但表面却装出仰慕他们的样子。
这时,汉武帝正心向儒家学说,张汤判决大案,就想附会儒家观点,因此就请博士弟子们研究《尚书》、《春秋》,他担任廷尉史,就请他们评判法律的可疑之处。
每次上报判决的疑难案件,都预先给皇上分析事情的原委,皇上认为对的,就接受并记录下来,作为判案的法规,以廷尉的名义加以公布,颂扬皇上的圣明。
如果奏事遭到谴责,张汤就认错谢罪,顺着皇上的心意,一定要举出正、左右监和贤能的属吏,说:“他们本来向我提议过,就像皇上责备我的那样,我没采纳,愚蠢到这种地步。”
因此,他的罪常被皇上宽恕不究。
他有时向皇上呈上奏章,皇上认为好,他就说:“臣不知道怎么写这奏章,是正、左右监、椽史中某某人写的。”
他想推荐官吏,表扬人家的好处,掩蔽别人的过失,常常这样做。
他所处理的案件,如果是皇上想要加罪的,他就交给执法严酷的监史去办理;要是皇上想宽恕的,他就交给执法轻而公平的监史去办理。
他所处理的如果是豪强,则一定要玩弄法律条文,巧妙地进行诬陷。
如果是平民百姓和瘦弱的人,则常常用口向皇上陈述,虽然按法律条文应当判刑,但请皇上明察裁定。
于是,皇上往往就宽释了张汤所说的人。
张汤虽做了大官,自身修养很好,与宾客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对于老朋友当官的子弟以及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尤其宽厚。
他拜问三公,不避寒暑。
所以张汤虽然执法严酷,内心嫉妒,处事不纯正公平,却得到这个好名声。
那些执法酷烈刻毒的官吏都被他用为属吏,又都依从于儒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