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夺鸾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骁骑卫的兵马隶属兵部,训练有素,又有人数上的优势,很快控制住局势。

出手突袭的梁州县兵们完全没料到骁骑卫会来得这般神速,一时进退两难,纷纷缴械投降。

马车被护送回了官道。

消息也很快被禀至御前 ——

魏王马车突然失控,奔至华青山道,随行的梁州兵卫追寻赶来,出手重伤魏王,此时生死未卜。

事情传开,众伴驾朝臣们顿时哗然,围至临时搭建的御帐前询问始末。

孝德帝原就病重,此刻听闻云桑一同遇刺,撑坐在屏风后气急攻心,剧烈咳嗽。

少顷,被擒住的梁州骑兵武将由骁骑卫押至御前。

云桑亦被送了过来。

太子看了皇后一眼,走到帐前,斥问武将:

“谁给你们的胆子,居然在圣上回京的途中行刺皇族!这是要谋反吗?”

一旁的陈王,脸色难看。

梁州的县尉是他母族谢家的姻亲,太子这一通罪名安上去,实可谓心机险恶。

武将伏地道:“末将不敢!只是看见魏王马车突然离了官道,以为他要逃跑,才追去阻拦的。”

太子道:“什么荒唐之言,堂兄为何要逃?”

武将道:“魏王在河域以治水为名,强占民田,引发公愤,害怕朝廷弹劾追责,自是有逃离的理由。”

他微微直起身,朝戚皇后的方向觑了眼,想起提前备好的说辞,又朗声道:

“某等出身河域梁州,自当忧百姓之忧,怜民生之艰,眼见朝廷迟迟不决,便只能自警自戒,捍卫公义,为民请命!”

说完,又瞄了皇后一眼。

戚皇后暗掐掌心。

一群蠢货!

明明吩咐过他们等过了昭兴关再动手,事后再层层上报到御前,将罪名推到以梁州县尉为首的河域官员头上,届时自己也已让云桑在圣上面前禀明了玉玺之事,就算圣上有所怀疑,也会顺水推舟,判一个河域官员携私愤刺杀宁策,让这件事不了了之,堵住悠悠众口。

可谁知宁策的马车突然失控,看似生异,所以这帮蠢货就自作聪明提前动手了!

皇后示意太子,让禁卫先将武将等人押下去,转身询问御医:

“魏王怎么样了?”

御医刚从宁策的马车回来,禀奏道:

“殿下经臣施针,人已转醒,身上刀伤不轻,失血甚多,虽暂无性命之忧,但头上所受那一击颇为严重,目前看来……”

皇后提着一口气,“看来如何?”

御医跪地请罪,“回娘娘,目前看来气血逆行,目窍受阻,光弱已不能视,将来……恐会彻底失明。”

他话音落下,周围诸臣俱是一惊。

戚皇后提着的那一口气,却是落了下来。

宁策要瞎了?

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皇后面露痛惜,转向屏风后的孝德帝:

“陛下,魏王遭此横祸,实是令人扼腕,还请陛下派遣医官,随魏王返回封邑,以便路上照料。”

宁策成了瞎子,还有什么可忌惮的?

打发回封邑,由他自生自灭,将来若再行暗杀之事,得手的机率也远胜从前。

可这时,朝臣中一名发须花白的老者踏出列来,反对道:

“陛下,魏王身负重伤,前去魏郡之路又险阻重重,更遑论河域诸官已起杀意,现下强送其折返,实为不妥。”

说话之人是中书令杜龄,早年曾做过孝德帝的老师。

他与如今当政的大部分朝臣一样,都是出自昔日赵王府的利益圈子,多多少少,其实都视宁策为当今皇权的潜在威胁,换作从前,他多半不会为宁策求情。

但这一两年,太子与陈王暗地党争,各派官员各自站队,同气连枝,但凡触碰到了其中一员的利益,就会立即被群起而攻之,互相遮掩,混淆黑白。

河域治水之事,就是这样的例子。

明明是官员政务懈怠、赈灾失利,却反过来参奏兴修水利的魏王,仗着能拉帮结帮,朝内又有陈王作保,便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杜中书是饱读诗书的清流端臣,又曾三朝为官,见多了公事私办致朝政紊乱、帝王蒙蔽的例子,如今眼见政局紊乱至此,再做不到眼见不公,却还要闭口不言!

“魏王遭逢行刺,陛下若不加安抚照护,便是等同纵容奸臣所为!圣贤有云,为政之道,当持公允,方能下安民心,上定国基,魏王殿下在河域推行利民之策,却因触动小人之辈的利益而屡遭弹劾,此风绝不可长,更不可纵!否则将来何人再敢为百姓谋福祉?”

杜中书门下弟子甚多,如今都是三省要员,见老师出列谏言,众人也纷纷上前跪地附和:

“中书令所言极是,惟宽惟公,方能载道!”

党派争权的倾轧,在朝堂上必然导致正直之人受打压,清流之士遭排挤,没什么根基的就算站了队,也会被踢出去挡箭。时间久了,人人自危,再想明哲保身的人都难免情绪起伏,忍不住激昂宣泄。

御帐内,孝德帝急促地咳嗽起来。

太子和陈王连忙前后进帐,侍疾之际,又都争着各自谏言。

皇帝挥手制止住儿子,平复住气息,朝外问道:

“阿梓,刚才,到底是怎么回事?”

众人的目光,集聚到帐前云桑的身上。

云桑被侍女扶着,胳膊上裹压着之前御医包扎的药巾,神色中似仍透着些许怔然。

“甥女去给魏王哥哥送行,马匹突然失惊疾奔。”

云桑轻声道:“一直到了山林里面,随车的侍卫才把马控制住。然后梁州县衙的骑兵就追来了,用兵器击破车厢,上车行刺,魏王哥哥……”

她顿了住。

脑海里,又浮现出宁策自伤的那一幕。

她现在终于想明白,为什么敌兵钢刀劈下的那一刹,宁策没有躲。

他就是想受伤,就是想示弱,就是让朝臣心生同情,让对手放松警惕!

只是他没料到,自己会帮他挡下了那一刀。

满地伏跪的朝臣之中,陆进贤亦朝云桑望来,神色凝重。

云桑明白,自己此刻的回答,能定宁策生死。

数年来,他偏安一隅,连兴修水利这样的事都会反过来遭人弹劾,可见处境艰难、夹缝求生,自己此时只需斩钉截铁,当众哭闹揭发,必是能毁他所有。

可无论她与宁策恩怨若何,杜中书的那些话确确实实没有错。

她亲睹过河域流民的逃亡,见识过泾阳县牢的惨状,宁策生死成败是一回事,但说出真相,让那些颠倒黑白的地方官员反过来得偿所愿,她也绝不想看见。

云桑心绪纷杂迷惘,良久,微垂视线:

“魏王哥哥……只一心护住我,自己却被那些贼兵打伤了。”

少女姿容殊丽,纤弱盈盈,停顿垂眸的片刻看着不似犹豫,倒像是被吓坏后、不得已又回忆起惨烈的无助,实是引人怜惜。

伏跪着的朝臣们,顿时再度俯身进言,一片力谏彻查河域,肃清朝纲。

御帐内,孝德帝咳嗽了片刻。

“诸卿起身吧。没能好好处理河域之乱,皆乃朕之过!咳,咳……”

他挥开欲劝的太子和陈王,长叹一息,“敬怀皇兄只有策儿和诩儿两个儿子。诩儿生来带疾,如今策儿又……咳咳……朕自是会彻查到底,还他公道。传朕口谕,让魏王随朕一同回京,着御医署为其疗伤,竭尽所能,不惜代价。”

*

是夜,御驾与随官行至昭兴,入住行宫。

此处行宫殿舍有限,不设行台,禁卫与内侍忙着为各位贵人安置寝所,奔走穿梭,指挥催促。

陆进贤跟着宫人,走到偏殿的角落,朝墙下负手之人行礼:

“殿下。”

太子转过身来。

陆进贤斟酌了下,再度行礼:“殿下将来若再有什么动作,烦请提前知会臣一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