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柘景道:“你们不必谢我,要谢就谢南南吧。”
眼见吴婶三人又要朝自己道谢,余南叶连忙招呼几人吃饭。
事情说定后,云云当场拿出先前写的字给大家看,吴家三人都不识字,但瞧着自家孩子会写字了,神情之间满是激动与喜悦。
特别是芸娘,她正怀着身子,正是情绪敏感之时,她突然想开了,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可不能让自己的闺女也目不识丁。
芸娘嫁来南水村好几年,却很少去镇上,自然不知道姑娘也能靠学识赚钱。
如今知道了,自然大大支持。
有了一家人的支持,云云干完家务,下午便去找小南哥哥学习新字,回家后拿丫枝沾水在砖块上写字,等写好了,再在纸上写。
这张纸还是小南哥哥给她的,她十分珍惜。
然而再怎么节省,依旧有用完的一天。
吴婶想着不能寒了孩子的心,于是拿出一百文,让吴大去镇上买些笔墨纸砚。
然而吴婶并不知道,一百文买纸是够的,但若是还需要毛笔、墨条喝砚台,一百文却是不够的。
听着一个最便宜的砚台就要一百文。
吴大叹了口气,摸着袖囊里攒了几日工钱,跟书肆掌柜谈了许久,掌柜才同意以六十文的价格将砚台卖给他。
吴大买了一刀粗麻纸,半刀宣纸用去一百文,又花了五十文买了一支毛笔。
一共花去二百来文,回去后他跟芸娘说了这事。
芸娘也是吃惊,两百文够他们一家吃上十天,一直知道读书费银钱,却不知原来光笔墨纸砚都这么贵。
然而驷不及舌,断不能因为几百文就伤了闺女的心,每日看云云如此刻苦勤勉,她也十分欣慰。
云云还不知道娘亲她们已经决定,咬牙也要供自己读书识字。
此时,她正练习昨日新学的字。
另一边,余南叶复习了昨日阿景讲授的内容,陆柘景发现少年学得很快,不过几日,就从每日学二十个字,到每日学五十个字,再过二十日便可学完整本蒙学。
于是他决定尽快写完整本《蒙学》。
这天,他跟余南叶说了要去镇里的事,余南叶原本要跟去,但想到前几日买的针线,之前没空绣荷包,下午正好可以。
于是他叮嘱:“好的,路上仔细些,这些给你。”
他弯腰从床底下,掏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打开盖子,里头铺了一层用过的粗麻纸,铜板随着少年的动作哗啦啦作响。
这些铜板是这些天去镇上卖黄豆芽和绿豆芽攒的铜板,另外些是在村里卖豌豆尖累积的。
余南叶抓了一/大把给阿景,“把这些带上 ”
这些铜板加起来不过几百文,对陆柘景来说九牛一毛,然而现在这些铜板垫在手中却格外沉甸。
他心里像被什么滑过,泛起密密麻麻,酸酸涩涩的触感。
他轻轻握住少年的手,收下铜板,又将自己还剩下的五十两银票递到少年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