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杨老师分了值日小组,安排大家去领书发书、打扫教室,打扫班级包干区。
于军在一2班,班主任是刚毕业的年轻男老师,教语文,姓章,穿着白衬衫、西服裤、皮鞋,很是与众不同。
回到家还早,于静继续写狗血小说,8月份寄出去的两篇稿子还没回音,她正在写第三个故事,这次她打算写个长篇小说,寄到杂志连载。
于军在旁边拿报纸包书皮。
这次开学两人都信心满满,非常荣耀地拿出暑假作业给同学们传抄,两人都准备打一场学习翻身仗,争取一鸣惊人。
初一初二于静是回家吃中饭的。
中午回家吃饭,时间很紧张。如果不想回家,一学期交80块的蒸饭费,缴费的人把铝制饭盒或不锈钢饭盒带到食堂,食堂会给饭盒敲钢戳,证明交过费了。学生每天带米,淘好装水,把饭盒放到蒸笼里,食堂中午会蒸好饭,中午学生自己去拿到教室吃。
这次于静说服妈妈缴费在校吃,两个人只要交一份蒸饭费,大饭盒蒸了米饭姐弟俩一起吃,另外带一盒菜就行。
要说回到15岁最不适应的就是嘴巴了,二十年后除了早饭,其他一定顿顿有肉,99年的于家逢年过节才吃一次肉,平时于妈妈鸡蛋难得炒,豆腐舍不得买,清汤寡水的太熬人了。
为了这周目能长高一点,于静给于妈妈摆事实讲道理,劝服于妈买了很多干豆皮、干豆腐丝,平时早晨用青菜炒了带着当中午的菜,好歹算补充了蛋白质。
幸好暑假卖嫩玉米挣了一点钱,于妈妈愿意听于静的,给大家改善伙食。
还是得想法子挣钱,不然肚里没油水的日子太煎熬了,肚子仿佛有个洞,怎么也吃不饱。
第二天正式开学,六点五十前到校,上午四节课,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四节,初一初二五点半放学,初三多两节课,七点半放学。
第二周开始蒸饭,第一周所有人都回家吃,家到学校来回五公里,骑车最少半个小时,所以小学初中,于静最羡慕家近的同学。
作为以卷出名的城市,乡下的学校也不例外,于静所在的初中,96年中考时,有个女生考了全市第一,上了全市最好高中的实验班。
老校长早课间早就给他们讲过,要大家向她学习,他对所有人都寄予厚望,经常在上午晨会时给大家科普学习方法,讲评时事,殷殷叮嘱。老师们也很拼,晚自习常常拖到七点五十、八点,才恋恋不舍地放学。
所以从第一天开始,于静于军放学各自回家。
班主任杨老师,小小的个子,大大的决心,她对字词基础知识抓得特别严,每天一上课就默写,她收上去批改,不论男女、不论学习好差,所有做错的人,都会被一一喊到讲台上,讲评一番,再被木板打手心。因为每天发作业花的时间较长,她经常利用午休、晚自习、或者提前来上课发作业。
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同样不论男女、不论高矮胖瘦、不论成绩好坏,杨老师一视同仁非打即骂,小小的身躯,丰富的词汇,所有人一声不敢吭,全都低头忏悔态度端正。
所以暑假期间,于静早就把所有背诵的内容默写过了,拼音多音字词等一一鉴别,绝对不给杨老师打她手的机会。
数学老师是个三十几岁的中年男老师,初二时教3班4班,跟班上了初三,经常在数学杂志上发表文章。
“我姓张,很多同学都认识我”,数学老师个子不高,大大咧咧的,告诉大家他的办公桌在哪里,让大家有问题可以去找他,就开始讲新课,张老师讲课经验丰富,新课过得很快。
英语老师姓陆,是个女老师,跟语文杨老师差不多的年纪,不过气色不好,皮肤暗黄,人也瘦,不过讲课时中气十足,上了一天的班,最后晚自习还能拖堂再讲20分钟。
化学老师姓卢,是个胖胖的四五十岁的女老师,讲课不紧不慢,一周目于静化学就学得不错,这次学着更是轻松。
物理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三四十岁,皮肤好脸也挺帅,就是秃了,留了一个长长的斜刘海想往前面盖。
第一天所有主科老师都见全了。
午自习、课间她已经把老师布置的作业提前写了一部分,这样晚上回家能早点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