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顾公子囤货记 > 第10章 小麦

第10章 小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杨五对他这态度只有感谢,理出个原委,报细账给他听:“夏麦秋粟全部加起来,一亩地每年总产值,合小麦三百斤上下,也就是两石左右。

“蒋家近三十多年,不管别家如何收租,让佃户寻常年景交租三成,荒年灾年免租,低于其他门第少说也有两成。

“即使如此,田庄上那些佃户,每年只算作物进项,留存口粮只能维持到明年夏收,幸好一般能兼顾些别的差事,到年关时可有些结余。

“至于庄子,今年年景不错,迄今共收租一百五十石,也正因年景不错,夏收后小麦价格低于往年,小的只卖出了五十石。

“到今日为止存留的一百石,想等年关前看看情形,磨成白面精面,寻个适合的价格卖出去。”

“不用。”顾月霖语气愈发温和,“我从良师益友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要存些粮食备用。下月十五之前,你陆续送四十石小麦过来,余下的也不要出手,好生存放,供你一家一半年的口粮之余,瞧着谁家难住了,只管接济。”

杨五很困惑,却没片刻犹豫,“小的记下了。”

反正粮食在他手里也是倒腾出银钱的事儿,太太和少爷怎么安排,对他一家的区别都不大。

但是,四十石可是六千斤,母子两个存这么多粮食在竹园干嘛?难不成哪个家大人多的友人遇到了坎儿,需要他们接济?应该就是这样。

——除了这些,他想不出别的合理的解释。

顾月霖又道:“我与家母很是记挂着庄子上的一切,不定何时便会过去住一阵,屋宇有没有失修不牢固的?”

杨五认真想了想,诚实地道:“有。您和太太才能住的主屋,这些年始终空置,逢大雨大雪天,便有漏雨、屋顶被雪压得塌一块的地方。小的和两个儿子尽力修缮了,怎奈不是内行人,瞧着哪儿出问题补哪儿而已。”

顾月霖失笑,“无妨。我尽快找工匠,让他们过去从速修缮一番,你们住的地方、周围百姓房子不牢靠的,到时只管如实告诉工匠,他们自会前去,一应工钱由太太和我来出,算是犒劳你们这些年尽心尽力照看庄子的功劳。”

杨五起身,深施一礼,“多谢太太和少爷的大恩大德。”

“言重了,周围人的日子都能过下去,才能谋取好光景。”

事情得一件一件去办,眼下对庄子上的人所能做的,只能点到为止。其他要紧的事项,等跟杨五更熟稔些再落实为宜。

至于修缮屋宇的工匠,沈星予已经揽到手里:

他爹娘常年各过各的,难得的是都喜欢营造事宜。夫妻两个留了些能工巧匠在手中,每年你一出我一出的,那些工匠一时忙的想死,一时闲得横蹦,幸好薪酬优渥,也就什么情形都能认头。

立冬之后,京城工匠进入这行业在北方绝对的淡季。沈星予私下里给他们些好处,便能随意差遣。

至于沈家府邸别业,氛围如何、屋宇是否漂亮放一边,分外结实是根本。不然夫妻两个真就是吃撑了瞎忙活,还不够丢人的。

顾月霖全不需挂怀工匠的事,心里算计的是实际的账:

一石小麦六百八十文,四十石二十七两二钱。

也就是说,一斤小麦才四文多。

足见务农的百姓之苦。

现在计较这些,再怎么鸣不平都没用。

而且单凭让杨五送来的六千斤小麦,兴许都不够竹园嚼用的。毕竟,人手添置齐全后,达三五十人也很正常。

顾月霖摊开账册,查看粟米、豆类等等的价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