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语录

繁体版 简体版
每日语录 > 强夺高岭之花后联手复仇 >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重翻旧案。”

“大言不惭!”郑齐修冷笑一声,呵斥道,“十年前的旧案岂是你说翻就能翻的?”

“当年之事疑点重重,晚辈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只要大理寺襄助,重启调查并非难事。”应如是言道。

“大理寺又岂会帮你?”

“陛下已准许晚辈参与调查孩童被杀一案,获取当年卷宗轻而易举,另外大理寺卿欠晚辈一个人情,您也知道当年案件是由他亲审,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内情。”应如是有条不紊地说道。

郑齐修沉默不语,但是从神态上来看,似乎有所动摇。

应如是趁热打铁,继续劝说道:“抛开案件不说,晚辈与丞相是友非敌。晚辈怀疑孩童被杀一案的幕后主使是江明渊,只是现在并无实证。晚辈一向恩怨分明,若有恩与我,我必涌泉报之;但若加害与我,我也绝不轻饶。江明渊此人并非等闲之辈,在朝中势力颇深,多一个盟友为丞相解决心腹大患,何乐而不为呢?”

郑齐修没再说什么,反而问起了另一件事:“重开迎春宴的目的为何?”

应如是坦诚相告:“为救一人。”

出了丞相府,应如是终于松了口气,方觉后背已经沁出了薄汗。

不愧是在朝多年的老臣,心思之深非比常人,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依旧看不穿他的想法。

现在唯一确定的就是他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这是唯一的机会。成败与否,皆系于此。

说起如何知晓此事,这还多亏了沈清识的那句话。

那日得知郑丞相与江明渊不睦后,她便找人打探了此事。得知此事确实不假,但并非一开始二人就交恶,转折点大概是在十年前。

要说十年前发生的事,应如是首先想到与江明渊有关的事是母亲病故,之后便是续弦再娶以及外祖父辞官归隐。

前两件事应该与丞相无关,就算有联系,也不太可能到满朝文武唯厌一人的地步。如此看来,最有可能的便是外祖父辞官,再加上他们二人年纪相仿,或许相交甚好也未可知。

外人皆言大理寺卿萧若竹因丧女之痛、外孙女下落不明而一夜白头,自此一蹶不振,弃官逃离京师。鲜少有人知道真正原因是他一生断案无数,却无法为自己的女儿鸣冤昭雪,因而心灰意冷,不愿为官。

这是之前她在外祖父的旧宅中整理旧物时无意发现的手札上看到的,当年母亲萧颜之死他心中存疑,但是所有证据都指向病故。他悲愤交加,只能写信诉诸他人,只是手札并未寄出,上面也未留下任何人的名姓。

与沈清识相谈后,应如是再次去了一趟旧宅,这次她有目的地翻找了外祖父早年留下的旧物,终于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他确实与丞相交情匪浅。

二人的友情在大量书信、诗赋中可见一斑。从年少微末之时的相识,携手走过一段意气风发的时光,因政见不合而渐行渐远,最后分道扬镳,再无交集。

“士则与我,恰如珠光月色辉映皎洁。”

“世事悲欢总无常,弦音流水梦黄粱,昔日双鹤分飞去,唯见孤影泪两行。”

“……”

虽然“定安双子”已成过去,被世人所遗忘,二人的知己情谊却不曾蒙尘,虽然各自为营,但仍惺惺相惜。

在外祖父的手稿中多次提及“双鹤楼”,显然此处对二人意义非凡。只是京中并未听说过此楼,且若能知道一些当年之事,或许更有希望说服他。

这件事被明心知晓后很快有了答案:原来赴仙楼就是双鹤楼的前身。此外,他还找到了当时在场的一个人将事情的始末记述下来,虽然对应如是大有用处,但是也让应如是对他越发好奇。

一个南庆国的和尚竟然对京中之事如此了解,甚至连十几年前的旧事都了如指掌。不仅如此,他与各家商铺的关系极为紧密,蒋管家曾说过京中大多数掌柜都曾入府与他见过。

他究竟是何人?身上又带着怎样的秘密?这些问题比现下的案情更加扑朔迷离。

应如是无暇去想,只能暂时放在心里,等待解惑的一日。

没几天,丞相府传来消息,皇后向圣上提起重开迎春宴之事,圣上已经应允。

与此同时,沈清识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